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比较消息和通讯的异同

比较消息和通讯的异同

比较消息和通讯的异同(通用5篇)

通讯与消息有何异同?

小结:相同点:两者都是新闻体裁,都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求。不同点:(1)从内容上

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 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人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

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2)从表达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

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

高语言表现力;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

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文体,一般报纸上写的报道某一事件的都用消息文体,消息分为消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而且消息的标题有主标题、副标题和引题。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的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作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如果把物联网分成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三层架构的话, 感知层同物理量和检测方法相关联, 发展和变革的速度较慢。传输层则相对成熟, 可以借用局域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现有基础设施, 有大量针对有线和无线传输层网络层的标准和研究课题。但是应用层的研究和实现却相对单薄。因为物联网涉及的领域很广, 绝大多数设计和研发人员只是熟悉其中的一两个领域, 如果没有一些机制或模式来屏蔽不同领域之间的协作复杂性, 在实际的研发、部署和实施中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物联网系统是一种分布式多主体系统, 主体之间进行通信的目标主要是交互消息, 因此需要相应的协议标准用语表述通信的意图和内容。类似互联网发展初期即时通讯协议的发展过程, 物联网系统主体之间也需要建立具有规范化格式的消息协议, 使主体可以理解和交换信息。

消息中间件起源于分布式操作系统进程通信模型和分布式应用互操作技术的研究[2]。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的兴起, 作为开放系统网络模式中底层的包交换通信范型的一种自然扩充, 分布式系统消息机制的研究和应用得到极大的发展。

在物联网系统中应用消息中间件方式, 消息中间件通过创建一个抽象的通信层, 允许在异构硬件平台实时操作系统上运行不同网络协议的终端互操作, 消息作为沟通底层感知层设备和上层应用层业务的桥梁, 同时又能够方便的接入现有的企业级应用平台。消息协议和中间件平台有很多的实现, 类似AMQP, DDS, MQTT, XMPP, JMS, Co AP, AllJ oyn, Zero MQ等等。但是在具体设计和实现时, 需要针对物联网终端设备在复杂性、异构性、实时性、寻址、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上的特殊需要, 需要进行仔细考虑和详细分析, 来选择应用或者开发合适的消息协议。

1 需要比较的特性

1.1 协议复杂度

在硬件的可靠性设计中, 有一条基本原则:简单就是可靠。这条原则在消息通讯协议中同样适用, 再加上低成本的物联网终端一般只具有50K~500K左右的FLASH和8K~50K左右的RAM, 在资源受限的条件下, 需要精简的交互来实现有效的通讯过程, 完成既定的消息传递。有些消息协议是为资源受限设备设计的, 有些则不是, 还有些可以通过裁剪部分功能来满足资源受限型的应用。

1.2 基础协议

物联网通信协议可以分为2大类, 一类是接入协议, 一类是通讯协议。接入协议一般负责子网内设备间的组网及通信;通讯协议主要是运行在传统互联网TCP/IP等协议之上的设备通讯协议, 负责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及通信。消息协议属于通讯协议, 有些消息协议本身就属于传输层或应用层协议, 而有些是在其它传输层或应用层协议基础上定义的, 这里考虑的是它们的基础协议, 主要有TCP, UDP, HTTP (S) , CoA P, XML等传输层或应用层协议[3]。由于需要在受限节点中实现基础协议的解析, 所以这部分内容也需要考虑在内。媒体访问层协议由于所有消息通讯协议都需要实现, 则不再考虑范围之内。

1.3 数据包长度

消息通讯协议是一种格式化的通讯协议。数据包通常包含基础协议数据包, 包头, 序列号, 命令字, 长度, 数据, 校验等字段。由于受限终端通常采用无线传输接入子网, 再通过GPRS等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无线网络对传输的数据包长度有严格的限制, 过长的数据包通常意味着更复杂的协议栈, 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 而且很多终端还需要以低功耗模式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 数据包的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数据通讯所花费的时间。因为考虑的是实际传输的数据包长度, 需要将基础协议的数据包头等内容也包括在内。

1.4 消息交互模式

物联网系统中通常包含大量的终端, 为了解决某类问题, 它们之间采用何种通信模式进行交互?用哪一种通信范型可以达到最佳的实践?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消息的产生、发布、传输、路由、过滤、接收、处理, 有很多可以采用的消息通讯范式[4]如图1所示。

如何进行选择有很多的考虑角度, 获取消息是通过推送 (PUSH) 或者拉取 (POLL) 。消息的频率固定或是随机, 是一对一, 多播或是广播。消息终端之间可以在空间上解耦, 时间上解耦还是同步上解耦等等。这里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消息模式作为代表。

1.4.1 数据报模式 (D)

终端简单的将消息采用广播或点对点的方式投递出去, 而不关心消息是否被接收和处理, 消息可能在传递过程中丢失或者没有人对其感兴趣。是消息传递的基础方式, 可以按需在其基础上建立可靠安全的消息协议。这种模式通常在一些传感器中应用, 其周期性地生成大量的传感数据, 并不在意数据丢失的问题。

1.4.2 发布、订阅模式 (P/S)

订阅者根据事件、主题、类型或内容订阅消息, 发布者向消息总线或是代理发送消息。基础的发布订阅系统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代理服务者, 扩展的发布订阅系统通常采用代理网络来代替单一的代理服务者, 通过协作来完成订阅信息的管理与消息路由和过滤。发布订阅系统是一个推送式系统, 天然地支持多播等特性, 同时使消息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空间、时间和同步上解耦[5]。但是在需要对终端寻址单播通讯时会遇到实现复杂的问题。还有随着网络规模的增长, 订阅表随之快速增长, 消息处理量会剧增, 从而在终端造成处理瓶颈。

1.4.3 请求、响应模式 (R/R)

一端发送请求, 另一端接收到请求后对其响应, 通常需要几次交互来完成消息的传递。类似使用HTTP协议浏览网页或是远程过程调用, 是非常简单的一种交互, 属于拉取式模式, 适合一对一的寻址访问, 一般采用同步方式交互, 也可以采用一定的策略来实现异步方式交互来满足一些需要超长执行或响应时间的任务。

1.4.4 管道模式 (P)

也被称为消息通道模式, 管道是一种经典的进程间通讯方式, Linux/UNIX内核的一种虚拟资源, 用来实现有亲属关系的进程间通讯。可以是单向或是双向的, 有消息协议借鉴这种模式来实现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消息通讯, 通过管道这个中间层解耦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强耦合, 代之以各自对消息管道的依赖,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灵活实现数据汇聚或负载均衡这一类的应用需求。

1.4.5 路由模式 (R)

在消息交互的实际执行过程中, 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 还有一个隐藏的参与者, 那就是消息传递路径。上面4种模式都可以用先进先出的队列将这个参与者虚拟化表示, 但是当系统的业务逻辑变得越来越复杂时, 可能就需要同时部署多个队列, 这时生产者和消费者就不适宜承担决定消息传递路径的职责, 而需要将这部分的职责独立出来, 引入消息路由配置路由规则来负责传递路径选择的功能。路由的支持提供了消息传递与处理的灵活性, 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消息处理能力。同时, 路由对象有效地封装了寻找与匹配消息路径的逻辑, 负责协调消息、队列与路径寻址之间关系, 使得消息传递智能化。类似RabbitM Q或者Active MQ之类的消息中间件单独将这部分提取出来, 利用它们可以为那些自身不支持路由模式的消息协议提供路由模式扩展。

1.5 是否RESTful

RESTful是近几年来流行的一种软件架构风格, 称为表征性状态传输, 其采用URI作为资源的标识, 通过操作资源的表现形式来操作资源, 对资源的操作包括获取、创建、修改和删除资源, 这些操作正好对应HTTP协议提供的GET、POST、PUT和DELETE方法。其并不是一种协议和标准, 而是一系列的设计限制:需要符合客户端服务器结构, 需要采用无状态的连接协议, 能够利用Cache机制增进性能, 利用层次化的结构模型来屏蔽实际服务提供者, 采用统一接口简化设计。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限制来为系统提供良好的效能、可扩展性、统一简洁的接口、兼容性、灵活性、低软件依赖性和安全性。符合这些设计限制才能称为符合RESTful设计要求。

因为采用这些限制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设计风格, 所以这里将其单列出来作为一项评价内容。

1.6 寻址方式

寻址方式是指消息传递过程中根据消息中给出的地址信息来寻找接收者物理位置的方式。总体来分有直接寻址和间接寻址2大类寻址方式。互联网有一套完善的并且行之有效的寻址体系, 包含MAC地址、IP地址、URL、域名以及DNS解析系统等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提供了完善的寻址支持。有些消息协议应用了互联网的寻址体系, 比如IP或者URL, 而有些定义了独立的编址方式来实现直接寻址。间接寻址相对直接寻址而言, 消息本身并不包含接收方地址, 而是通过查询索引表、注册服务器或搜索服务获取, 可以基于关键字、主题、内容、地理位置等。

1.7 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 (Qos) 或者在这里称为消息的可靠性, 指的是网络满足给定消息交互需求的概率, 或在许多情况下, 非正式地用来指消息在网络中两终端间成功交互的概率。服务质量是一种控制机制, 它可以针对不同消息交互需求采用相应不同的优先级, 或者是根据应用程序的要求, 保证消息传输的成功率达到一定的水准。

在实际网络环境中, 一定的服务质量等级可以在丢失消息、丢失应答、消费者离线、传输延迟过长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满足实时性、不同优先级、可靠传输等特定的消息交互需求。很多消息协议构建在TCP协议之上, TCP协议作为一种有连接的协议, 提供基础的传输保障, 这里把这程度的传输保障作为基准点, 低于这种保障则记为无服务质量, 高于这种保障则明确说明提供什么程度的服务质量保障。

1.8 安全性

安全性是为了在不可信网络上传输消息时保护消息不被窃取或篡改, 采取的适当的安全性措施。许多消息协议依靠有连接的TLS/SSL或无连接数据报传输层安全性协议DTLS, 这些机制和消息协议无关, 但是因为实现这些安全协议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和网络流量, 很多情况下并不适用于资源受限型终端。为了保持协议的简介, 很多将安全性保障留给应用处理。

2 需要比较的协议

鉴于只考虑适用于资源受限节点的消息协议, 类似XMPP, JMS, AMQP, STOMP[6]这类数据负载过重, 明显是用于服务器之间交换消息的协议不包含在比较范围之内。

消息队列中间件Zero MQ是一种另类的实现, 并不像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消息队列中间件, 事实上, 也根本不是一个服务器, 而更像是一个底层的网络通讯库, 在标准套接字API之上做了一层封装, 将网络通讯、进程通讯和线程通讯抽象为统一的API接口。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个简单好用的传输层, 像框架一样的一个套接字协议, 使得套接字编程更加简单、简洁和性能更高, 并且可在多个线程、内核和终端之间弹性伸缩。这使得其具有很多方便分布式系统架构的特点, 比同类产品有很多优势[7]。但是由于没有找到在资源受限节点中运行的库, 这里只做简要介绍, 而不包含在比较范围内。

2.1 MQTT

消息队列遥测传输 (MQTT) 是一种是轻量级基于代理的发布/订阅的消息传输协议, 设计思想是开放、简单、轻量、易于实现。这些特点使它适用于受限环境, 旨在为低带宽和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中的物联网设备提供可靠的网络服务。2014年底MQTT V3.1.1正式成为推荐的物联网传输协议OASIS标准, 该协议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1) 使用发布/订阅消息模式, 以主题形式提供一对多的消息发布, 解除应用程序耦合。但是没有地址分配策略, 无法采用基于地址的寻址方式来通讯, 也就是说客户端之间无法发起对端连接。 (2) 消息内容对传输过程透明。 (3) 使用TCP/IP或WebS ocket等有序、无损、双向连接协议提供网络连接。 (4) 有3种消息发布服务质量。 (5) “至多一次”, 消息发布完全依赖于底层TCP/IP网络。 (6) “至少一次”, 确保消息到达, 但消息重复可能会发生。 (7) “只有一次”, 确保消息到达一次。 (8) 小型传输, 开销很小 (固定长度的头部是2字节) , 协议交换最小化, 以降低网络流量。 (9) 使用LastW ill和Testament特性通知有关各方客户端异常中断的机制。

通过这些特点可以看出, MQTT适合中心集中制的结构, 基于服务器或消息中介的数据汇聚、分析、业务逻辑和整合。适用于远程抄表、供应链追溯、设备监控等中心化远程信息系统。

2.2 DDS

数据分发服务 (DDS) 是由OMG组织发布的一种数据传输规范, 可提供实时、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功能。是一个以数据为中心设计的中间件协议和API规范, 提供低延迟数据连接和一个高可靠性扩展性的架构。其处理的是数据而不是消息, 至于为什么在这里讨论, 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解:相对于MQTT协议, 消息内容对传输过程是透明的, MQTT的架构不知道消息的内容和形式, 如何发送、接收和处理数据是需要应用程序管理的事情, 而DDS所谓的数据中心化实现是指DDS知道它存储的数据, 并且控制如何去分享那个数据, 通过DCPS基础层将消息交互各过程规范化统一化, 对外以“全局数据空间”的形式使分布式终端通过简单的读写操作来访问这些数据对象, 所以可以将它看作是一种经过封装集约化的消息协议规范。列举其有几个特点: (1) 以数据为中心, 使用发布/订阅模式。 (2) 采用网络、语言、平台无关性的虚拟化全局数据空间在终端、移动端、云端之间共享数据。 (3) 提供了超过20个的可配置的Qos策略, 还有访问和数据流控制, 数据加密等安全性措施。 (4) 支持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动态发现, 使得DDS应用支持类似热拔插的可扩展性。 (5) 可伸缩的结构, 支持从资源受限设备到云端这类大型系统。

DDS适合分布式终端、专业机构智能系统和实时云系统等分布式的拓扑结构。适用于医疗监护和医用设备互联、制造业和工业控制、智能电网、航空航天控制系统、高性能计算和远程实时交易等分布式专业化系统。

2.3 CoA p

受限应用协议 (Co AP) 协议是专为资源受限终端设计的一种应用协议。在资源受限的通信网络, HTTP协议占用了太多的资源和太多的带宽, 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Co Ap由于以下一些特点可以成为HTTP的替代。

(1) 基于RESTful设计规则, 资源由URL表示。通过代理可以方便转换为HTTP协议。 (2) 节点间提供一种请求/响应的交互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组播模式, 对端观察者模式和块传输模式。 (3) 基于UDP协议, 4字节超短固定头。灵活的数据载荷类型。 (4) 去中心化结构, 每个节点都是服务器。可以使用多播方式来发现服务器。 (5) 采用DTLS作为可选的安全保障, 默认配置的安全性相当于3072-bit RSA密钥。Co Ap作为一种分散式的设计, 适合智能楼宇等局域化无线传感器执行器网络应用。

2.4 AllJ oyn

AllJ oyn是一个独立于操作系统、开发语言、物理网络和通信协议的开源通用软件框架, 一个“能够使连接设备间进行互操作的通用软件框架和系统服务核心集”。并且在框架内部集成了对网络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的实现与管理, 不需要上层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对每种网络技术的特性进行了解, 近距离传输速度快, 组网流程简单, 可以作为一种消息协议框架来分析。主要特点有: (1) AllJ oyn总线是AllJ oyn通信框架的基本抽象, 是所有通信过程的承载。它的作用类似于工业上的数据总线, 为消息在分布式系统上的传递提供了一个精简高效的消息序列。 (2) 框架提供临近设备发现, 设备间会话建立和通讯。支持点对点和群会话。 (3) 灵活的安全框架, 支持很多安全机制和信任模型。可以采用点对点加密和认证。

(4) 系统、语言、协议无关带来很大灵活性。应用层可由开发者使用不同的开发语言, 通过使用基本服务框架与调用AllJ oyn库函数实现。类似RPC模式

(5) 可直接寻址访问, 并提供智能路由, 在需要云端扩展时可以通过网关代理访问, 提供了很好的安全性。

All Joyn是高通公司建立的一种物联网生态系统。适合不同厂商生产的本地化网络设备动态发现和互操作。适用于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无线音频等系统。

3 结语

根据上面的分析, 本文汇总比较结果 (见表1) 。

当然, 在实际应用中不存在通用万能的模式和中间件平台, 会组合使用不同的模式和消息协议来实现最终的设计, 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为选择适用的消息协议提供一定的帮助。

摘要:在物联网系统中为了能够将终端和数据接入现有的企业级应用平台, 普遍需要应用到消息中间件系统来处理分布式终端之间或其与云端的交互, 为了针对不同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消息中间件来开发应用, 文章分析了消息协议实现占用的空间, 时间, 交互模式, 寻址方式和主要性能指标, 筛选了几种适合在低成本终端中使用的消息协议, 明确各协议适合的应用场合, 并对它们进行了横向比较。

关键词:物联网协议,消息中间件,低功耗,通讯协议,MQTT,DDS,CoAp

参考文献

[1]军苗, 电信研究院“中国物联网白皮书”[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 2011 (4) .

[2]甄鹏.物联网中消息中间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2.

[3]“Making Sense of Interoperability:Io T Protocols and Standardization Initiatives”, Sutaria.R.and Govindachari, 2013.

[4]Gregor, Hohpe, Bobby, Woolf.Enterprise Integration Patterns[M].TBS, 2003.

[5]PATRICK, TH, EUGSTER, PASCAL, A, FELBER, RACHID, GUERRAOUI, ANNE-MARIE, KERMARREC.The Many Faces of Publish/Subscribe[C].ACM Computing Surveys, 2003 (6) .

[6]v Fabric, Team.Choosing Your Messaging Protocol:AMQP, MQTT, or STOMP[EB/OL]. (2013-2-25) http://blogs.vmware.com/vfabric/2013/02/choosing-your-messaging-protocol-amqp-mqtt-or-stomp.html.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不同之处,一是初中数学比起高中数学更加具体、理论性不强,而一上高中,高一代数刚开始就是理论性很强的集合和函数部分,这会使得有一部分初中数学即使学得很好的学生感到难以适应;二是初中数学则相对简单,只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就可以解决,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多的向理论化发展,解题过程更加复杂和多样化,需要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类思考;三是知识容量明显增大,学生在同样单位时间内掌握知识的工作量要明显得多。所以在新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困惑:

首先学生会比较依赖初中学习模式,比如教师会列出中考各类型题目进行反复练习,学生容易养成依赖教师的习惯,甚至是套用题型模式。而到了高中,这种模式一般来说不适合新的学习。

其次思想松懈,尤其是一些初中数学学习得较好,甚至是拔尖的学生,由于前文所说的初中内容较为简单,故而从思想上没有重视,更加没有从学习方法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导致直到考试的时候才发现没有跟上。并且对于自己非常自信,总觉得自己初一、初二的时候数学也没有很好,但是到了初三一咬牙“抱佛脚”就可以迅速地提高,但是在高中学习中,这是很难做到的,原因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主要的初中数学学习和高中不同的几点,并且高一是整个高中数学三年的学习中最关键的一年,其涉及的基础性知识太多了,一旦“开窍”较晚,很容易会导致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跟不上。

虽然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有着这样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即将到来的高中数学也不需要产生多大的恐惧感。因为初中数学的学习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还是从本质上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的。高中数学是以初中数学为基础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从小学到初中一步一步培养出来的。高中数学的新知识的引入必然都不是随随便便,凭空出现的,都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学习高中课程的时候,需要注意把握初中和高中的异同之处,从内在联系上领会到了知识的来源和用处,真正读懂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就能够从全局上把握初、高中数学知识的体系,梳理好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适当拓展和补充,使初、高中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换角色、走出自我

升入高中以后,学习环境有很大的改变,同学们都是从各个初中选拔而来的尖子生,知识掌握水平与原来同学相比有很大不同,大部分同学的整体水平不相上下,竞争对手与学习气氛特别是一些原来在初中成绩较好的同学,基本上要形成平起平坐局面,此时这些同学要在心理上从尖子生向普通生转化。因为这时候,新的班级里面,原来在初中小范围里面的学习佼佼者,整天备受老师的呵护,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倍加关注,课堂上被老师紧盯着又是提问又是板演的的优等生,突然发现到了高中以后,失去了老师的宠爱,整天上课憋足了劲,重新找回以前的自我,可这样的机会,可能换来的是一次次的失望和打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高中的课堂讲课模式与初中有很大不同,由于课堂容量较大,老师在讲课时与学生的互动诸如像课堂提问、学生板演等频率与初中有所减少,对学生的关爱程度并没有减少,只不过与初中相比,把这种关心、关注平均地从少数同学身上播撒在更多同学身上。所以说刚升入高中的同学要在心理上转变一种认识,开阔视野,以一种平常心融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心理上的过渡。

二、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初入高中学习的同学,不少会出现越来越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听不懂或者还没听懂老师讲的就一闪而过,过后老师也很少在课堂上讲解的现象。实际上这就是高中和初中、小学学习的区别,随着升入高中以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和接受能力的提高,课程设置和课堂容量增加了不少。所以说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节奏和容量有所加大,往往使刚升入初中的同学从课堂接受上有点措手不及。细心比较会发现,从初中到小学,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理解接受力,无论是课本和教材的编制还是老师的讲解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重复,今天学习是这个内容明天学习的可能还是这个内容,以至于今天这节课我还没有听懂听会,下一节课上老师又会再讲,一般不会影响学习。可高中就有所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在高中的课堂上要紧跟老师的讲解,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不放过老师的每一个讲解。课前一定要做到提前预习,在课堂上着重留意老师讲解的那些容易混淆的内容,课后不会的内容及时解决,不要留包袱。

总之,只要端正思想,坚持不懈,积极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一定会圆满完成高中数学的学习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

要正确了解CSL和CFL的含义,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 即借助ESL和EFL的含义。

1. ESL和EFL的定义

(1) David Nunan对ESL与EFL的定义

世界英语教师大会 (TESOL) 的前任主席David Nunan分别对ESL与EFL下了定义。他认为:“The term ESL is used to refer to situations in which English is being taught and learned in countries, contexts and cultures where English is the predominant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术语ESL被用来表示在英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情境、国家和文化中进行的英语教学。)

“EFL is used in contexts where English is neither widely used for communication nor used a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EFL表示在英语不是主要交流语言也不是教学语言的情境中进行的英语教学。) [1]。

(2) ESL与EFL的教学对象大相径庭

ESL的教学对象是英语国家的新移民。另外, 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开设针对外国留学生的ESL课程。如赴美的外国留学生, 无论是否有托福或雅思考试, 入学后都有一个语言考试, 即ESL考试。考试不合格, 将进入ESL语言课程。ESL考试分为四个部分:听力 (30分钟) 、阅读 (90分钟) 、写作 (60分钟) 、口语 (11—15分钟) 。ESL考试的评分没有固定的及格分数线。大学和研究生入学通常要求三级或以上。成绩有效期为2年。美国教育中心是ESL考试中心。有550所以上的美国大学接受美国大学联盟的ESL英语证书取代托福成绩作为入学语言标准[2]。

EFL的教学对象是非英语国家的英语学习者。在全世界范围内, EFL教学的热点地区有韩国、日本、中国和泰国。这些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 是教育体系中成绩要求的一部分, 也可能是为到英语国家旅游或学习做准备。我国的英语教学就属于EFL[3]。

(3) ESL与EFL的最大区别在于语言教学的环境不同

外语学习中, 学习者自身的作用很大。学习者本人的学习态度 (attitude) 、动力 (motivation) 、学习时间 (duration) 等, 都会对外语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ESL环境中, 学习者在课堂内外均须使用英语, 因为周围大多数人并不懂得他的母语, 学习者被迫使用英语来交流。ESL的学习环境会增强学习者个人的学习动力, 延续其学习时间, 加上周围环境带来的巨大的语言输入 (input) , 这种环境对英语学习是一种巨大的促进。而在EFL环境中, 学习者在课堂内使用英语, 此外并没有使用英语的场合。

(4) ESL和EFL学习者听、说、读、写技能的差异

两种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非常不同。辅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ESL学习效果比EFL环境下会好得多[4]。由于ESL学生完全置身于英语环境中, 他们的听说水平普遍较高, 阅读与写作水平却不一定。EFL学生接受过多年的语法和词汇训练, 但他们的英语生产技能 (听、说和写的能力) 通常需要帮助和提高[5]。

2. CSL和CFL的含义

(1) CSL和CFL的定义

借助David Nunan对ESL与EFL的定义, 可以作如下推理:CSL表示在汉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情境、国家和文化中进行的汉语教学;CFL表示在汉语不是主要交流语言也不是教学语言的情境中进行的汉语教学。

(2) CSL和CFL的教学对象

与ESL不同的, CSL的教学对象不是中国的新移民。由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不是移民国家, 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虽有大量移民, 但汉语是官方语言之一, 移民可选择学习使用英语等其他语言, 所以在中国和新加坡针对移民的CSL汉语教学教学不多见。由于近年全球范围兴起的“汉语热”, 到中国大陆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大幅度增加。CSL主要的教学对象是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他们中有的汉语是零起点, 到中国学习汉语有“游学”的性质;有的是工作和中国联系密切, 是短期培训的性质, 培训结束重返岗位, 可以更好地工作;有的是已有一定的汉语基础, 在中国某个学校或大学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 参加HSK考试, 语言合格后再申请中国大学继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根据中国国家教育部的规定, 凡是进入中国高等院校学习理工科的外国留学生必须获得HSK的3级证书, 学习文史哲和中医的留学生必须获得HSK的6级证书。

在中国 (含台湾、香港和澳门) 以外的汉语教学就是CFL教学, 如美国中小学的汉语教学。

(3) CSL和CFL的教学环境

在CSL环境中, 教师使用汉语教学, 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必须使用汉语, 是“环境所迫”。在CFL环境中, 教师有时使用汉语组织教学, 在课堂之外学生几乎没有机会使用汉语交际。

(4) CSL和CFL的学习者听、说、读、写能力的差异

CSL学生的听说水平较高, 阅读和写作水平因人而异。EFL学习者词汇和阅读普遍好于听力、会话和写作。

二、CSL测试和CFL测试的异同比较

任何形式的语言测试都是根据一定的评估目的, 以抽样的方式, 通过有限的试题来引导出受试者的言语行为, 并对此进行量化分析, 推断受试者的语言知识能力[6]。作为语言测试的具体形式, CSL和CFL测试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同的。

1. CSL测试和CFL测试的相同之处

(1) 测试总目的相同

作为汉语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汉语教学成效提高汉语教学手段的重要手段, CSL测试和CFL测试的总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衡量工具, 一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 另一方面检测教学效果, 反映教学中的长处与短处, 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7]。

(2) 测试种类相同

CSL测试和CFL测试的共时类型, 可以按测试用途、测试构建标准、测试考查重点、评分方式和对分数的解释等进行分类:

以测试用途为标准, CSL测试和CFL测试可分为:水平/能力测试、成绩测试、分级测试、潜能测试、诊断性测试;

以测试构建为标准, CSL测试和CFL测试可分为:直接测试和间接测试;

以测试考查重点为标准, CSL测试和CFL测试可分为:分立式测试和综合式测试;

以评分方式为标准, CSL测试和CFL测试可分为:主观性测试和客观性测试;

以对分数的解释为标准, CSL测试和CFL测试可分为:常模参照性测试和标准参照性测试。

(3) 测试对教学都有反拨作用

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称为反拨作用。测试可以影响学生备考和考试, 测试成绩是给考生的反馈信息, 测试决定考生能否升级、毕业、获得学位等。测试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样, 测试对教学也具有影响力。测试结果常被用来评估教师水平、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借助考试内容和方法来引导教学。

2. CSL测试和CFL测试的不同之处

测试是CSL和CFL教学的重要一环。因为CSL汉语教学是在汉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情境、国家和文化中进行, 学习者在课堂内外能处于真实的汉语语言环境中, 有大量的机会实践, 所以CSL的测试和CFL的测试在测试目的、内容和评分等方面会有不同。

(1) 测试目的不同

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 迄今普遍使用的是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8]。成绩考试是一门课程的测试, 一般是在一个或几个教学单位后进行。测试紧扣教学大纲, 和教材、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如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水平测试不以某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指定教材为依据, 跟教学没有直接的关联。水平测试不需要考虑测试对象的特点和他们的学习过程。如HSK考试。由于CSL主要的教学对象是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 他们中的多数会选择参加HSK考试, 获取HSK (基础) 、HSK (初、中等) 和HSK (高等) 等级证书。为达到这一目标, CSL学生和老师的日常教学活动 (含测试) , 会自觉参照各级HSK考试的词汇、语法项目和汉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所以HSK水平测试对CSL教学 (含测试) 影响很大, 换言之, CSL教学过程的测试多以HSK考试为标准, 为学生能在HSK考试中获得好的分数, 有很浓的应试教育的特点。而在美国、韩国等世界各地的CFL教学, 特别是中小学汉语教学, 基本上不受HSK考试的影响。2010年7月下旬, 美国教育部赞助的美国境外中文教学项目考查团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Assessment Project) 的林秀慧 (音) 老师在南京大学海外学院的讲座中阐述了美国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文化体验, 语言教学内容的多少在老师的掌控之中, 不要求老师用很快的速度, 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对中文学习有美好的经验。教学中教师会设计很多活动, 让学生觉得学习语言生动有趣, 不是痛苦的。不急于给他们做很多的考试, 给他们打分数。寓教于乐, 在游戏中学会语言, 在学习中有文化的、语言的体验。汉语老师拥有自主权, 可以自编教材、自选教学, 自己掌握教学进度。老师基于学情、教学资源、社区支撑和自身的科研能力, 设计教学,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依据不同的二语理论, 课程形式多样, 考察团成员高淑惠老师的IB课程、郭美静老师逆向型课程、林宛苹老师多元智能课程。课程测试形式各异, 多为成绩测试, 与教材和课堂教学相关度高。

(2) 测试内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第二语言测试, 除了潜能测试以外, 都必须跟这一总的教学目的相一致。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具体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其中理解能力包括听和读的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说和写的能力。因此, 一般都把听、读、说、写作为基本的测试项目。听、说、读、写又都要涉及具体的“语言点”, 即有关的语言要素、语用规则和文化知识, 这些“语言点”就是测试内容[9]。如HSK甲级语法共有十个项目, 分别是词类、词组、句子成分、句子分类、几种特殊句型、提问的方法、数的表示法、强调的方法、动作的态和复句。HSK甲级常用词1033个, 排在最前面的几个词是:啊、矮、爱、爱人、安静、安排。这些都属于“语言点”的范畴。但考试不能局限于语言结构和要素。谢小庆撰文认为:基于交际能力的语言测试理论的影响逐渐扩大, HSK确定其考查对象为为语言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y) 。“交际能力”可以理解为“交流能力”或“信息沟通能力”。“汉语交际能力”包括这样6个含义:运用汉语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对汉语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汉语环境中完成一定工作和学习任务的能力;不是某种先天的能力, 而是经过适当的学习、练习而获得的能力;不是某种潜在的能力, 而是在考生参加考试时已经具备的能力;在一定情境、一定语言背景中运用汉语的能力, 而不是某些特定的语法知识、不是对某个孤立单词、句式的记忆或识记[10]。与HSK考查语言交际能力保持一致, CSL测试内容不是孤立的语法知识, 侧重于上下文理解和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人物之间的语言交际, 涵盖各种不同的语言交际功能, 例如建议、劝告、推荐、请求、询问、同意、反对、命令、禁止、警告、恐吓、强调、证明、反驳、解释、问候、告别、感谢、介绍、邀请、祝贺、约会、道歉、安慰、怀疑、指责等。较高水平的CSL中包含对写作和口语能力的考查。

另外, 由于CSL教学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大量的听和说语言实践机会, 为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和写作, 在测试时有老师有意识地增加阅读和写作的权重。而CFL测试和课堂教学一样, 多以考查语言结构和语言要素的记忆为主, 和情境、人物结合不紧密, 考语用和文化的可能性就更少。

(3) 测试评分不同

CSL考查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客观评分和主观评分组合使用。CFL考查多以正确掌握词汇、语法为重点, 以客观题 (如选择题) 题型为主, 虽也有听力或阅读题, 但也以选择题为主要考试题型。

三、结语

了解CSL和CFL间的异同点, 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用正确的测试方式, 科学测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发挥测试对教学的正反拨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将科学的语言测量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 找到适合某一教学阶段的测试方法。在实践中体验理论, 抑或发展理论, 推进语言测试学科发展, 是一件快意之事, 可孜孜以求。

摘要:以ESL与EFL的定义为基石给出CSL和CFL的定义, 分析各自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学习者语言生产技能差异, 并从测试总目的、测试种类、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三方面分析CSL和CFL测试的相同之处, 再分析CSL和CFL测试方式、内容和评分标准的不同之处。在教学实践中选用正确的测试方式, 科学测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CSL和CFL定义,CSL和CFL测试,异同比较

参考文献

[1]http://learning.100a100a.com/2009/0608/8898.html.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db51620100e6n9.html.

[3][5]http://www.associatedcontent.com/article/334179/esl_vs_efl_whats_the_difference.html.

[4]http://www.123px.com/123/article/167/217/2006/2006122876313.html.

[6]刘询.对外汉语教学法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2006:377.

[7]语言教学与测试.http://www.docin.com/p-359/0507.html.

[8]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25.

[9]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25.

那么, 究竟如何实现ERP与ISO9000的有效集成和应用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呢, 本文在此对两者的管理理念, 内容和方法以及集成应用要点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ERP与ISO9000的区别与联系

1. ERP与ISO9000的异同

ERP与ISO9000, 从形式上看有以下共同点:首先, 适用对象都是“组织”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包括企业) , 其次, 它们都不是一个买来即用的商品, 只是一个框架, 需要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体系 (或系统) 加以实施, 正如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函数还需设定其变量和参数的值一样。最后是各自的体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

从内容上看,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了便于比较, 将本文所指的ERP定义为广义的ERP, 即包括了产品设计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功能模块, ISO9000标准笼统指ISO9001和ISO9004。

(1) 两者的区别。ERP与ISO9000在管理内容上的区别可以通过表的比较得出。

(2) 两者的联系

(1) 管理思想的一致性。ISO9000以是世界范围内成功企业普遍遵循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础, 所包含的管理理念比ERP更为具体和明确。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 以顾客为中心、有效和高效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同时与相关方 (供应链) 共享收益的管理思想, 与ERP中客户关系管理及供应链管理模块所体现的管理思想完全相同。此外, ISO9000的“过程方法”所采用的PDCA循环管理机制与ERP体现的事先计划、事中控制的思想是一致的, 贯穿着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设备、工具、人力资源、管理职责、财务资源、信息沟通等各个方面的管理活动;ISO9000体现的“管理的系统方法”与ERP对资源整合的理念也有着相似的内涵。

(2) 管理内容的重叠和对应关系。从ISO9004所包含的内容来看, 由于其远远超出了ISO9001的范围, 包括了质量成本的控制、信息管理以及强调总体业绩的改善, 其实质不仅仅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更确切地说, 它是一个企业的质量及其资源的管理体系标准, 从这一点上来说, 与ERP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

具体来说, ISO9004中“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和“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和监视”条款强调确定并实施顾客需求方面的数据收集方法和对顾客满意程度信息的测量和监视,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审, 将顾客要求转化为组织自身的要求, 增强顾客满意度, 在这一点上与ERP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及客户同步资源计划理念所实现的功能是一致的。此外, 在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过程质量控制、数据分析等方面二者都有许多结合点。

二、ERP与ISO9000集成应用的关注点

1. ERP与ISO9000, 孰先孰后

作为一个企业若想以最小的资源和代价兼容这个体系 (或系统) , 究竟应该在什么样的次序上、什么阶段中实施哪一个体系 (或系统) 或开展哪些活动呢?

就国内的现状来看, 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远远多于已实施ERP的企业。因此, 在先上ISO9000之后再上ERP项目的情况居多。这种情况的优点是:有实施ISO9000的基础, 企业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过程方法, PDCA循环等管理观念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也形成了对各项业务流程的有效控制机制, 这正为实施EPR提供了思想意识基础和约束控制手段。这种情况的具体做法是;在实施EPR的前期借助ISO9000QMS认证已有的培训和实践及ISO9000的程序文件, 作业指导书或记录的一部分, 纳入到相应的约束和控制之中, 推进EPR的实施。随着业务流程重组的展开和软件的二次开发, 将企业ISO9000QMS中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的过程和活动整合到EPR系统中, 并将EPR各个模块的报表输出格式统一为ISO9000要求的质量记录) , 形成一个在一定范围层次上互相渗透的有机整体。

而对于同时期实施两个体系 (系统) 并希望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来说, 可以在培训阶段将ISO9000知识和ERP基本原理培训相结合, 重点导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理念, 以ISO9000标准发要求为主线, 阐明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控制和记录在EPR中形成的原理。在业务流程重组阶段, 在结合ISO9000的过程方法, 从考虑过程增值的角度, 确定各个过程的输入, 输出, 控制准则和所需资源, 文件, 记录。之后分别策划人和计算机要完成的活动, 对于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的活动, 按上一节所述方法将EPR功能模块逐个“ISO化”, 通过二次开发对EPR中的标准化工作流程进行完善和深化;对于由人来完成的活动, 可按QMS建立方法和步骤来执行。

2. 业务流程重组 (BPR) 和ISO900过程方法的互动

(1) 两者的联系和区别。EPR实施中的业务流程重组与ISO9000的过程方法的理念是相似的, 所开展活动的步骤也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 BPR更强调“重组”和“再造”, ISO9000强调“识别”和“确定”。前者是按项目管理方法进行的突破性改进, 由日常运作之外的跨职能的小组来实施, 如;EPR实施顾问小组。由于这种改进的彻底性和全面性, 所以改进完成之后有一个相对的稳定期;后者是由组织内人员对现有过程进行的持续改进活动, 相对稳定的周期比较短, 所以要求在识别和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时, 要考虑形成必要的体系文件和记录, 并确定过程的测量和监视方法, 以把握改进的机会。

BPR和ISO9000过程方法的目的也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使过程增值。BPR通过对流程中的非增值环节进行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来提高流程效率, 使得流程更加合理与容易操作, 这也是深化贯彻ISO9000标准的需要。在ISO90004中提出, 管理者应当确保过程都以有效和高效的网络方式运作, 还应当分析和优化过程 (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支付过程) 。如果在识别和确定过程时, 不考虑使过程增值的因素, 或过程职责不明确, 控制准则不合理, 则过程业绩和有效性是不完善的, 很有可能是将原有的, 落后的、不合理的操作和管理程序的简单描述或翻版。

BPR和ISO9000过程方法这二者根本区别在于对过程的改进程度不同, 企业在实行BPR时, 所涉及的影响面较大, 要停止和中断原有流程, 完全以新的流程代替之, 操作人员对新的业务流程要重新熟悉, 各方面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较大。而ISO9000采用PDCA渐进式改进, 基本不需要停止和中断原有业务流程, 仅对不合理之处作局部调整, 操作人员也容易上手, 也不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

(2) 两者结合应用的要点。基于以上的分要析, 在考虑ERP与ISO9004的结合时, 识别在何种程度上采用BPR或过程方法是必要的。一般说来, 对于ERP中产生静态数据 (基础数据) 的过程 (或流程) , 如:生产计划和控制过程, 应该采用BPR的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外, 对于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少、程序化程度高, 主要由计算机来完成的活动, 如文件管理, 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但对于一些难以程序化、主要由人来完成的活动, 如内部审核、应采用过程方法来控制。对于一些部分由计算机执行、部分由人来完成且呈规律性变化的流程, 在经过业务流程重组区分出由人和计算机执行的任务后, 通过在ERP系统中建立可用户化的动态模型是适宜的。

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体系来说, BPR与过程方法是持续、互动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一方面, ISO9000标准要求对QMS及其过程进行持续改进, 通过过程方法的PDCA循环反映企业质量活动运作的变化和改进。另一方面, 对于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和监督审核所发现的不合理项, 有些必须采用突破性改进的方法, 也就是BPR来实施改进, 以达到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BPR需要重新设计现有流程, 考虑岗位职责的合理设置、绩效考核指标的切实应用、管理制度的不断规范使其趋于合理化。用改进后的流程替代原有流程后, 还应将改进后的目标流程与事先确定的绩效目标进行对照, 评价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这个过程也是一个PDCA循环, 通过策划、实施、检查、改进、过程方法为企业BPR的持续改进给出了方向和手段, 同时保证了目标业务流程的真正实现。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ERP与ISO9000的区别与联系, 然后就两者的有效集成和结合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希望能对业界有所启发。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