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扒完100万人看过留学求助帖,我们发现一个欧洲国家正在「大火」...
2025-09-23 10:03
大家好,这是#EduKnow原创精选的第731篇文章

这几天逛某社交平台,就看到了一篇爆火的留学求助帖,发布两三天后引来55万人围观,现在阅读人数可能已超百万。

图片

这是一篇求助帖。帖主来自普通家庭,爸妈从事底层工作,生活拮据,四口之家挤在暗无天日的城中村。

但家庭不富裕的帖主又偏偏有个留学梦,她是个学霸,在校成绩表现不错,尤其语言,从小到大都是班里最好的,曾有机会到法国交换。

今年她获得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offer,还是最喜欢的专业。

到底是该为理想搏一搏,去国外体验不同的生活和学习,还是低头认清现实,用辛苦赚来的80万元付完首付,搬出城中村?

我扒光了首条帖子下面6000多条评论,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现象。

一是,热评清一色支持留学,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不要给人生留遗憾,更不要让一套房困住自己的下半生,投票选择留学的人更是超过了7.6万人

二是,英国太贵,即便是帝国理工学院offer也不建议选,但网友话锋一转,首推去德国留学


图片

抛开到底该怎么做的讨论,实际上评论区反映了当下对留学这件事的态度转变和情绪变化

在动荡不安的当下,大家对留学目的地的选择大变,德国正在悄然之间成为最具「群众基础」的新欢,甚至比「英美加澳」这传统四强还要更讨喜。

图片

图片
德国崛起,小众赛道成「新欢」

英美澳加俗称Big Four”,是传统四大主流留学国家,但德国正以野心勃勃的姿态去打破留学市场的常规。

今年《全球招生基准调查》(The Global Enrolment Benchmark Survey)发布了2024年底首次调查后的第二次调查报告。

这是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牛津英语考试(Oxford Test of English)与Studyportals平台共同合作对全球国际学生招生趋势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

图片

今年1-3月全球共有48个国家的240所机构参与,最终结果显示:

国际生正在慢慢抛弃传统留学国家。

在美国,因为政策朝令夕改,从去年开始,国际生学生对Studyportal上的美国课程兴趣陡崖式下跌,导致研究生入学人数下降了约13%

在英国,受签证法规变动的影响,去年大学入学率就出现了些许波动。随后政策缓和,国际生对其兴趣有所增加。

但前段时间英国又要计划缩短毕业生签证时间并且提高工作签证难度,甚至征收国际生学费税,引发不少抱怨,「逃离英国」的讨论又多了起来。 

加拿大最惨,该国本科生和研究生入学人数急剧下降了近三分之一。该国政府把移民人数高涨,归因为是招收国际生太多导致的。。

自从2023年10月宣布国际生限令以来,国际生对加拿大学士和硕士学位的相对兴趣就暴跌54%。

澳洲近些年同样将控制移民人数的刀挥向了国际生,于是研究生入学率同美国一样,也下降13%。

好在其手段没有前“三兄弟”那么残忍,国际生对澳洲兴趣有小幅度增长,但整体来看,还是在一路下行。

图片

传统留学地遇冷,欧亚国家却在迅速崛起,尤其是德国成了留学市场中的新宠,国际生对其维持着极大的兴趣,甚至远远甩开了欧洲其他目的地。

图片

网站educations.com在2025年全球最佳留学国家排名中,更是把德国排在全球第三的位置,超越澳洲,在非英语国家中稳守第一的宝座。

图片

被誉为“德国最权威的国际生年度报告”《科学大都会》,几个月前就公布了2023-24冬季学期德国国际生等详细数据,数据显示:

2023-24冬季学期德国国际学生总数高达约37.99,其人数还在不断上涨,较前一年增长3%全德国总学生13%

其中综合性大学国际生人数占68%,总人数超过25万人,剩余12多万人就读于应用科学大学

在学位选择方面,研究生学位最受欢迎,2023-24学年有超17万国际研究生(占比45.1%)在德国就读,本科生占比35.2%(约13.4万人),大一国际生人数也创下历史新高。

图片

德国最大的国际生生源地在亚太,占比32.9%,其中印度和中国挑起了大梁。

图片

在2022-23学年以前,中国稳坐第一的位次,国际生以绝对数量优势碾压印度整整9年,直到2021-22学年才慢慢下滑,在2022-23学年彻底被印度赶超。

2023-24学年,德国印度国际生有4.9万多人,占比12.9%,中国紧随其后,约3.9万人,占比10.2%,成为德国第二大生源地国家。

图片

作为中产家庭的新宠,德国留学的热度还在上升。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预计2024-25冬季学年,超过40万名国际学生在德国高校学习,比上一个冬季学期的37.99万名国际学生继续增长7%,这已经是德国国际生人数连续16年增长。

图片
学费一年10多万,留学性价比天花板

留学趋于理性,当性价比成为第一考量,德国留学大火也不让人意外。

谈及德国留学,第一优势便是它的学费

德国目前共有428所大学,其大学有公私立之分,公立校313所,超过90%学生就读于公立校,剩余100多所是私立大学,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学费。

图片

德国公立校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质量标准高,还很实惠,它有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补助,因此本地生和国际生都可以免学费攻读学士以及多数硕士学位,每学期只需缴纳100欧元到400欧元左右的学期注册费

比如柏林自由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每学期只要304欧元;柏林洪堡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均是320多欧元;汉堡大学每学期仅335欧元。

这笔约合人民币大概800元到3300元的学期注册费涵盖了学生管理、学生会捐款等行政服务费以及公共交通。

当然公立校里也有例外,并非所有公立校都免学费。

一种是专业学习课程或是项目,比如专业培训、语言课程等都需要额外付费;EMBA、其他高管级别课程等,按照课程级别和内容,学费从几千欧元到几万欧元不等。

另外一种是各州单独设立的规定,学校所在地的联邦州政府有权决定国际生是否需缴纳学费。

图片
图|德国部分知名公立大学的费用)

德国第三大州巴登-符腾堡州于2017年起对非欧盟国际学生开始收费,每学期需支付1500欧元(约合1.24万元),学校包括德国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学、顶尖的理工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弗赖堡大学等。

德国面积最大的州巴伐利亚州允许大学从2023年开始向国际生收取学费,但目前只有慕尼黑工业大学在实践。

2024/25学年,慕尼黑工业大学要求国际本科每学期支付2000至3000欧元(1.7万至2.5万元)学费,硕士每学期4000至6000欧元(3.3万元至5万元),再加上72到85欧元的常规学期注册

德国私立校有着班级规模小、课程特色鲜明的优势,但学费高,通常每年5000欧元到3万欧元(4.1万到27.9万元)之间。商业或是技术等领域的硕士项目很贵,比如工商管理硕士从几千欧元到最高6.5万欧元(约53.7万元)不等。

图片
图|德国部分知名私立大学的费用)

尽管德国是老牌发达国家,但相对其他欧洲或是英语国家,其生活成本也很低,德国国际生月均生活费约992欧元,按照9个月来算,一年不到8万元,而在英国,一年生活开支就得1万英镑以上(约10万元)。

德国大多数本科课程为期三年(六个学期),硕士通常要一到两年(两到四个学期)完成。

如果就读公立校普通专业,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一年10万到16万元左右。相较英美两国一年至少六七十万元、上不封顶的投入,德国不愧是普通中产家庭的留学天堂。

图片
图|德国的教育体系)

图片
高留存率,近70%的「留子」毕业后留德

德国留学不光有近乎为零的学费,其学术质量和就业实力同样能与英美媲美。

正如美国有八大藤校,英国有G5,低调务实的德国也有TU9。这是德国科研和教学的典范,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及杰出科研和行业专家从这里走出。

除了TU9,德国还有很多知名院校,在QS最新世界大学排名中,德国有9所在全球前200名,5所大学进了全球前100强,包括:

#28慕尼黑工业大学

#59慕尼黑大学

#84海德堡大学

#97柏林自由大学

#99亚琛工业大学


图片
图|TU9院校名单及优势学科)

各大学科中,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慕尼黑工业大学排全球前20;生命科学与医学也有海德堡大学(排名33)在撑腰;社会科学与管理、艺术与人文凭借柏林洪堡大学强势出圈。

当然,德国大学擅长的远不止理工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建树。

在德国,43.1%国际生学习工程学,这是最受欢迎的领域;其次是法律、经济和社会科学,国际生占比24.5%;紧随其后的是数学、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

图片

德国教育最大特色是职业导向既重视正规理论学习,又培养职场实践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兴趣自由选择学术或职业发展路线。

许多大学还会与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案例研究以及实习机会等,而且实习期超过3个月必须支付工资。这种双元制体系让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很吃香。

在2025年THE发布的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名中,德国和法国、英美一起跻身就业能力最具代表的国家。

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就业力最强,排全球前13。柏林洪堡大学、慕尼黑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柏林自由大学等都表现不俗。

图片

德国还是欧盟27国中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2025年4月德国劳动力(15至74岁)的失业率为3.6%,其中德国青年失业率是最低的,为6.8%
 
据统计,69.2%的国际生表示,毕业后更愿意留在德国就业

一是德国对国际的居留规定较为宽松毕业生拥有18个月的居留权,方便找工作

二是德国作为欧洲领先的经济体,劳动力短缺,对技术、工程等STEM领域人才需求量大,薪酬也高,技术移民门槛不断下调,毕业生发展前景无量,留下来的几率,相比英美等国也更大。

由波士顿顾问集团(BCG)The Network和The Stepstone Group联合发布的2024全球人才解码报告显示德国跻身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工作地前5名,也是非英语国家最受欢迎的目的地,其中德国经济和文化中心柏林在全球排名第六。

国际人才选择德国的原因主要在于:优质的就业机会(74%)、良好的生活质量(61%)、安全的社会环境(49%)、薪酬待遇与员工权益好(48%)、强大的创新潜力(36%)和完善的社会福利(34%)。

图片

图片
美中不足两大路障

低学费与高回报的背后,「留德华」们也面临着重重挑战。

语言关是第一大障碍。

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关乎到课堂上能否听得懂、跟得上课程节奏、理解教学内容。良好的掌握语言才能更好地融入本地,了解风土人情,方便日常生活和工作。

首先,留学生们英语能力必须好,目前德国大学提供约1700个英语授课的课程,但多数是德语授课,如果选择的是德语授课的课程,则必须依照申请学校科系的要求提供德语水平证明,比如Test-DaF(德福测验)。

随着德国大学热度攀升,包括一些热门英语授课在内的专业竞争加剧,语言能力申请要求在慢慢抬高,尤其是硕士阶段。

比如维尔茨堡大学将计算机硕士英语授课的雅思成绩提升到了7.0分,并新增了德语要求。即便课程是英语教授,申请者也要双语达标;拜罗伊特大学、萨尔大学等还要提交GREGMAT成绩。

德国大学是典型的宽进严出模式,「入口端」主要以资质审核和真实性检验为核心,严苛则主要体现在「出口端」。某种程度上,是普惠与精英教育的平衡。

图片

这种模式带来的结果是高延毕率高退学率

根据数据显示:德国综合类大学正常顺利毕业率仅约24%,通常在规定学期内会延长两个学期的毕业率约70%,应用技术类大学标准毕业率约为37%,延长两学期的毕业率大约是80%。

这也意味着,延迟毕业是很多学生的宿命,当然踏实勤奋的中国学生延毕率相对很低。

导致延毕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学生是因为实习影响了毕业,因为德国大学重视实践,有些专业必须实习才能拿到学位。

有些则是苦于毕业要求太高,比如课程难度高、课时多,阅读量大,考试又难,评分极其严格,再加上大学是100%自由散养模式,自己灵活安排,缺乏动力,稍不留神就影响到了毕业。

一位网友称自己在德国工作生活差不多五年,遇到了不少本科六到八年都无法毕业的;

另一位网友在德语授课的法律本科就读时,同届毕业的人不到60%,自制力差或是语言能力一般的学生,再选择德语授课,延毕的风险极高。

图片

德国还流行着「三挂出局」的红线,即一门课程考试三次不过,就失去了读本专业的机会。

挂科成了不少在德留子的心理阴影,每每回想起在德读书生活的经历都有点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比如一位网友分享称,自己做噩梦发现在德国读书时有一门考试没过,当时想死的心都有,甚至还梦到为了一门课挂了,毕业回国后又飞到德国上了一学期。

图片

挂科后,如果不能转换专业,结局只能是退学。

德国是欧盟国家退学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本科退学率接近30%,硕士阶段也在20%左右。其中,数学、自然学科最高能接近50%,工程类也集中在35%。

图片

所以即便物美价廉、享誉全球的教育质量,语言关和毕业关难过让无数家庭望而却步

图片
小径成大路

一百多年前,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写下了传唱盛广的诗篇《未选择的路》。

图片


如今中产家庭抛弃英美等主流国家,奔往德国等非传统留学地,何尝不像是弗罗斯特在诗中所言的选择那条人迹罕至的路。

这条路可能会困难重重,但人生岔路口的每一次选择都不存在错误。每条路的尽头都是新的可能。

无论是英美的快车道,还是德国的慢赛道,本质上都需要中产父母们综合考虑,在孩子风险承受力、教育理念、职业规划之间再三权衡。

随着国际局势动荡加剧,以及经济处于下行期,英美学费飙升和工签收紧,诸如德国这类极具性价比的国家将会吸引更多务实的中产家庭。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扒完100万人看过留学求助帖,我们发现一个欧洲国家正在「大火」...】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baitong.kub2b.com/quote/2328.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企库往网资讯移动站http://mob.kub2b.com/,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