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ely创始人Roy Lee 访谈精彩片段)
15 分钟、1 场 Zoom 会议、1500 万美元——21 岁的 Roy Lee 把 a16z 的投资节奏压缩到极致。
更戏剧性的是,这家公司名叫 Cluely,一个刚在 Twitter/X 因 AI 面试作弊工具爆红的 HUD 工具,在上线不到 6 个月后,宣布完成 2030 万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达 1.2 亿美元。美国著名科技媒体 TechCrunch 用一句话形容:“产品还没上线多久,融资表已经关了。”
这不是 Roy 第一次把争议变成流量。
在昨天长访谈中,Roy 抛出了新一张对赌牌:“明年冲刺 1 亿美元 ARR。”
更重要的是:资本为什么愿意赌?Cluely 究竟抓住了什么?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次完整呈现 Roy Lee 对话材料,围绕这场闪电式融资展开三步解析:
你将看到的,不是一款工具的走红故事,而是 AI 时代全新的产品、分销、组织架构模式。
第一节|15 分钟融资背后:创始人亲自制造流量
这些融资轮几个小时就结束了。
这是 Roy Lee 说出的第一句话——没有 BP,没有反复约谈,没有顾问撮合,只有一通 Zoom,一句 “我们投了”,然后钱到账了。
他回忆整个融资过程,语速极快,像在讲一场短跑冲刺:你要是还在用助理给我发邮件说‘嘿,我们安排个时间聊聊’,那你就没戏了。兄弟,这轮融资两小时前就关了。
在 Roy 的理解里,创业不是求钱,而是一个“谁先引起注意,谁先出手”的竞技场。对 a16z 等硅谷顶级投资人来说,Cluely 不是靠 PPT 赢的,而是靠一条简单的公式:
所有人都知道我有办法让这个公司被人看到。
他们投我的原因,不是因为我现在的产品,
而是因为他们确信我能制造出引爆效应。
换句话说,他们投的不是“Cluely”,而是投 Roy 本人制造热度、引发讨论的能力。
而这种“先传播、后建设”的打法,Roy 说得很清楚:如果你担心下一轮融不到,那你就别做了。你现在就要多花钱,多干事,把节奏拉快。
他对增长时间线的理解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能不能在三个月内,让全世界都知道你在干什么”。
所以,融资对 Roy 来说,不是里程碑,而是一次加速。
他要在短时间内,让 Cluely 从“一个工具”,变成“一个所有人都在谈论的存在”。
钱只是用来放大这个过程的工具。
最关键的一点是:他把“引起注意”当作产品的一部分。
我们会发现,Roy 根本不提“商业模式”或“技术优势”,他只关心一个问题:我怎么能更快地抓住更多人的眼球?
而这也正是 Cluely 能在 15 分钟内拿下 1500 万融资的底层原因——在注意力面前,一切流程都可以被省略。
第二节|Cluely 不做助手,要重写 AI 的界面
“ 你一天有多少次,把一个截图或一段话复制粘贴到 ChatGPT/DeepSeek 去问问题?”
这是 Roy Lee 在访谈里抛出的第一个产品问题。他说,每次这样操作,其实都说明了一件事:
你在纠正一个错误—— AI 根本不该被困在聊天框里。
他要做的,是重新设计 AI 的入口方式,而不是继续用 ChatGPT 那种“你问一句,它答一句”的聊天窗口。
Cluely 是什么?
Roy 的定义很直接:Cluely 是一个 AI 覆盖层,像苹果刚刚更新的半透明的液体玻璃,贴在你的屏幕上,看得见你在干嘛,也能听得见你说什么。
它不像 ChatGPT 要你打开网页、输入 prompt,而是直接在你操作的页面上实时响应。
比如你正在面试,Cluely 能听到对方的问题,立刻在屏幕角落弹出答案; 你在客户电话里被问到一个技术参数,它马上推送一句你可以直接复述的解释。
甚至不需要切窗、不需要搜索、不需要提示词,它就在你眼前——像是一个贴在玻璃上的答案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