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齐泽克》
[澳大利亚]雷克斯·巴特勒 编
韩连庆 译这是一部解读齐泽克思想体系的词典,全书收录60个词条,深入探讨了齐泽克思想中的关键术语,并分析了这些术语在齐泽克作品中的发展,以及它们与齐泽克关键概念和问题的关系。
《被网络中断的历史:社交媒体与互联网如何改变了过去》
[美]贾森·施泰因豪尔 著
当代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生态之下,人人都是“历史学家”。这让专业的历史知识创作、传播和接受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中,学者如何创作,历史专业如何发展,“电子化”的历史有什么优势和危害,本书给出了见解。

《以情感为方法》
袁光锋 著
同情、恐惧、焦虑、羡慕嫉妒恨、自恋……本书借助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的视角,思考我们时代的情感文化,并以情感为视角反思社会问题,帮助读者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并更好地行动。
《焦虑的985》
朱丽丽 等 著本书是对多位985学子的田野调查,从原生家庭、大学前的教育经历、大学后出现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真实地展现了985高校学生在名校光环之下的压力、困惑与焦虑,分析了这些普遍问题背后的成因。

《硅与算法的奇迹:电子游戏背后的科技史》
王亚晖 著本书是一部讲述电子游戏发展背后的科技进化的人文科普作品。全书通过探索游戏机硬件的革新与游戏软件的迭代,揭示20世纪中叶以来电子游戏在每个关键发展节点的技术升级,以及游戏制作者突破自我的创新驱动,是如何一步步推动芯片和算法等科技的发展,从而引发新的技术革命,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

《士兵与国王:偷渡世界的生存与希望》
[美]杰森·德莱昂 著本书是一部记录美墨边境偷渡世界中的走私犯的生存状态的非虚构作品。美国人类学教授杰森·德莱昂花了七年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还原出一个个情感鲜活的人物,他们有情有义,会为爱私奔为亲情而牺牲,也会为生计使用暴力和欺诈,呈现了他们以此为生但别无选择的境遇和命运,以及渴望逃离的内心挣扎。

《纸上谈爱:情书里的父母爱情》
张冲波、骆淑景 著本书以一对60后恋人的鸿雁传书,书写了父母辈既纯朴又不失浪漫的真挚爱情故事,信里有80年代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文学的繁荣、诗歌的流行,和车马慢的“纸上爱情”。

《藩篱内外》
郑非 著本书将“帝国和族群”作为核心议题,以美国独立革命、奥斯曼帝国、南非班图斯坦、北爱尔兰独立运动等十四个具体案例入手,详细分析并阐释了近代帝国的消亡、民族政策的效果、分离主义、族群叛乱与镇压方略、种族清洗与灭绝、族群制度设计等话题。
《学海:19世纪广州的流动性与身份认同》
[美]麦哲维 著
沈正邦 译
学海堂是清代很有影响力的书院之一,位于广州,改变了广州的精英文化,与地方社会文化背景相映。本书通过考察学海堂的影响力、文化学术各派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与地理上的认同现象,来展示十九世纪早期与中叶广州的社会文化景观和地方文化政治状况。
- 文学类 -
《跳动的心》
[法]蒂菲娜·里维埃尔 著
马雅 译
本书是一部以怀孕和亲密关系为主题的图像小说。当克蕾奥和西里尔决定要孕育一个新生命时,他们的小世界仿佛成了世界的焦点:家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进来,医疗专业人员也严阵以待,而他们自己仿佛在多重身份中不断切换。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无法回头的旅程。尽管自人类出现以来,这样的奇妙冒险已经上演了超过1070亿次,但对于克蕾奥和西里尔而言,这将是他们人生中独一无二的第一次。
《赤土》
夏佑至 著本书以一个中国中部小村庄“赤土”村的历史变迁为切口,具体而微地记述了赤土在过去40年里的变迁,记叙村庄社会发展和村人生活方式如万花筒般的戏剧性转变,以及乡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