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法治教育与司法实践的深度融合,护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区法院精选典型案例进行改编,于近日组织全院实习生开展2场模拟法庭活动,“沉浸式”体验庭审流程,零距离感受法治力量。
第一场模拟法庭以赡养费纠纷为背景,争议焦点集中于赡养费责任主体的明确及具体金额的核定,全程严格遵循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及最后意见等程序推进。庭审中,法官公正审理,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依次陈述主张,当庭完成举证质证,并围绕合理赡养标准的界定与被告实际履行能力的判定展开辩论,言语交锋间既体现法理辨析的严谨性,又兼顾孝亲传统的情理考量。庭审结束后,指导干警结合真实案例讲解了此类赡养纠纷案件的实质化解思路,并强调赡养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该义务的履行不受父母财产及其分配情况影响,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不局限于经济上的供养支持,还包括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因而需时常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给予其充分的情感关怀,共同营造孝老爱亲的和睦家庭氛围,以实际行动践行法律义务与道德责任,让这份流淌在血脉中的孝亲美德持续焕发生机。
第二场模拟法庭以一起因网络口角引发的未成年人寻衅滋事案件为背景,由学生们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法警等角色,按照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教育、被告人最后陈述等法定审判程序进行。庭审中,法官围绕被告的犯罪动机、行为危害及法律后果深入审理,控辩双方就被告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年龄对量刑影响等焦点充分陈述意见,既明确未成年身份绝非暴力犯罪的“挡箭牌”,也凸显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将“教育、感化、挽救”融入法庭教育,两名被告人真诚悔罪,坦言因法律意识淡薄、情绪失控身陷囵圄;法官适时指出,其应吸取教训,养成遵纪守法习惯,听从家庭教育,远离不良社会交往。庭审结束后,主持人进行总结点评,警示青少年应理性对待矛盾冲突,采取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时刻警惕“一时冲动”和“哥们义气”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也勉励在场法学实习生,要努力学法用法,在学习生活中帮助未成年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发挥专业特长。
上述两场模拟法庭中,学生们全情投入,原告和被告、公诉人和辩护人针对争议焦点据理力争,展现出对法律角色的深刻理解,在争论和释法中倡导“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赡养理念,在反思和点评中传递“教育矫正,温暖感化”的司法关爱。这生动的法治教育课,达到了以案释法、以法促行的良好效果,让法治种子在每位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参与活动的实习生纷纷表示,此次模拟法庭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法庭的庄严和法律的神圣,通过亲身实践,不仅熟悉了庭审流程,更增强了自身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今后会努力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践行者,为营造崇法尚法的社会氛围贡献青春力量。近年来,区法院持续组织在院实习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深化实习生对法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实习生的法律综合素养,助力实习生做未来法律事业优秀的主力军,为中国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