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新干线
顺藤摸瓜

一
一天,公安人员陈浩民来到一个院子里,扒开木柴,猛然发现在国民党特务牛根平家中的水井里,居然插着一个小木棍,上面还绑着一根细小的麻绳。于是,他慢慢地往上一拽,很快一个油纸包裹的方形物品就被他从水井里拉了出来。紧接着,他和几个公安人员立刻拆开油纸,里面包着一个小木盒。当看到木盒上有一个锁子时,他们下意识互相对视一眼,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似的,赶紧在身上摸索,拿出之前得到的一把钥匙。陈浩民更加兴奋了——钥匙居然真的能打开锁子。接下来,陈浩民取出了里面的白纸。
可等看到纸上的内容后,几个公安人员的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梁庆阳局长得知后大发雷霆:纸上是他们五次会议的记录,居然全被特务窃取了。
随后,陈浩民立刻展开调查,第一个目标就是会议室,他怀疑里面藏有窃听器。可他们搜查一番后,什么都没发现,就连检测仪器也没有反应。
“队长,这大大小小的会议室都检查过了,没发现窃听器。”宋晓锋说。
“哦。”陈浩民应道。
“我在想,就算敌人装了窃听设备,可我们这儿没有电源,怎么做到这么长时间监听呢?”杜玉娟的一番话点醒了陈浩民。
既然房间里没有问题,那问题肯定出在人身上。随后,他就让手下人展开调查。
二
参加这五次会议的人员很快有了排查结果。除了全程参与的几个人,就只有陆秘书最可疑。陆秘书名叫陆文才,是前几年从国民党队伍里俘虏过来的士兵,因为念过书,被领导重用,安排在公安局做秘书,每次会议都是由他负责记录。
听到陆秘书的名字,杜玉娟顿时提起了精神。因为上次特务周长有被害时,陆秘书刚好就在医院里,当时杜玉娟就特别怀疑他。而这次得到的会议记录,又是特务周长有留下的,这也太巧合了!直觉告诉她,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梁庆阳局长郑重地说:“会议记录一定要捋清楚、查清楚。”
“好的!”
“局长,我想请示一下,下一步我想测试一下陆文才。”杜玉娟说。
“好。”梁局长答道。
杜玉娟去仪器厂找厂长刘德顺时,远远看到了陆文才。
“陆秘书。”
“玉娟,你怎么来了?”陆秘书打招呼道。
“我来找刘厂长,结果他不在。你知道他去哪里了吗?”
“厂长去市里开会了,下午三四点才能回来。你有事?”
接着,杜玉娟的测试正式开始。她说周长有的调查结果出来了,本来想让刘厂长过目,没想到他不在。陆秘书一听,显得很兴奋,立刻说自己可以帮忙转交。
杜玉娟见状没有多言,将调查报告交给了他。
第二天,仪表厂厂长刘德顺把调查报告还给了杜玉娟。
“刘厂长,现在还在秘密调查阶段,希望你不要介意。”
“我非常理解。发生这么多事,肯定是我们仪表厂内部出了问题,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说完,刘厂长便离开了。
“队长,报告没有被动过的痕迹。”宋晓锋说。
“有没有可能是动过之后又恢复了?”陈浩民质疑道。
“不可能。这是档案室老林做的封口,有独特的暗记。”丁大力分析得头头是道。
“队长,我去市局技术科查过了,上面没有陆秘书的指纹。”
既然陆秘书暂时没有嫌疑,他们就准备放出大招——再召开一次会议,通知所有参加过之前会议的人员到场,同时在门口安排人员把守,营造出会议至关重要的氛围。
三
没接到通知的陆秘书居然也来了。守卫葛金平见状拦住了他:“今天的会议你不用参加了。”
陆秘书争辩道:“我是厂办秘书,来做会议记录的,怎么能没有我呢?”
“抱歉啊,陆秘书,今天的会议不需要记录。”
“开什么玩笑!厂里大大小小的会议都是我亲自记录的,怎么可能把我排除在外?”
“真的抱歉,陆秘书,参会名单上没有你的名字,请你理解一下。”
“我怎么理解?” 陆文才此刻的表现,明显透着巨大的问题。
此时,已经进入会议室的徐秋良有了重大发现:墙上挂着的广播喇叭突然发出微弱的电流声。他顿时意识到不对劲,立刻用眼神示意队友,然后在纸上写下“反向监听”四个字。杜玉娟见状也看向喇叭,又有了新发现——除了微弱的电流声,连接喇叭的电线中间居然多了一个分支。她知道这肯定有问题,于是小声告诉徐秋良,让他说些无关紧要的知识来拖延时间。随后,杜玉娟带人行动,兵分两路:一部分人继续调查线路,她则和陈浩民迅速赶往广播站。
“这公式是怎么来的?是根据一八七二年……”
“队长,有声音。”
“奇怪,没开机怎么有响声?”
“队长,玉娟,线路有问题。”
“走,去看看。”
四
几个公安人员顺着分支线路查到了园区的宿舍,这让杜玉娟更加坚信其中必有大问题——否则广播喇叭的线路怎么会通到员工宿舍呢?
他们留下两人蹲守,其余四人进入宿舍楼排查。此时,会议室里的徐秋良正激昂地讲述理论知识,下面不知情的专家都很震惊,觉得他讲的内容简直驴唇不对马嘴。
但此时,监听的小特务刁小二却听得非常认真,还用笔不断记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眼。殊不知,正是这份全神贯注,让他即将大难临头。
杜玉娟和公安人员开始逐个房间排查,由于不知道线路具体通向哪个房间,只能逐间搜索。
会议室里,徐秋良讲完一段后转换话题:“关于这个核心设备,还是摇曳设备,下面就有请我们的贺文虎专家来讲一下……”
“我讲什么?”贺文虎低声问道。
“有敌特监听,不说真相,瞎编。”徐秋良轻声耳语。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建造属于自己的实验水池……”
“怎么样?”
“走。”
就在杜玉娟和公安人员排查时,特务刁小二已经听烦了。他根本听不懂众人在讲什么,那些专业符号和术语他见都没见过,更别说记录了,索性放下了笔。而就在他放下笔的那一刻,杜玉娟和公安人员终于来到了三楼。
刁小二感觉情况不妙,打开窗户纵身跳了下去……
五
此时的陈浩民十分诧异:既然监听设备在这里,特务怎么会不在呢?麦克风竟然还是凉的,说明对方根本没在这里监听。就在他摸不着头脑时,杜玉娟突然发现,穿进这个房间的电线又从窗户穿了出去,通向对面的宿舍楼。很快,他们顺着线路来到三楼的一个房间门口。
陈浩民一抬脚,用力踹开门冲了进去。
“这家伙刚跑。”陈浩民摸了一下麦克风,判断道,“搜——”
“走——”
“分开搜——”
“是。”
接着,杜玉娟顺着脚印追到宿舍后面的小路上,可前面就是水泥路,对方的脚印随之消失了。
就在她不知该往哪边走时,突然在地上看到一支钢笔。旁边还堆放着一排货物,里面的空间足以藏下一个人。想到这里,杜玉娟立刻警觉起来,快速将子弹上膛,严阵以待。就在她即将靠近时,监听的特务刁小二猛地推倒木箱,刚好砸中杜玉娟的小腿,让她趴在了地上。刁小二趁机逃跑。
可等杜玉娟踉踉跄跄地追上去时,对方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其他队友也没有发现踪迹,殊不知对方就在脚下,他们却愣是没察觉,随后便到别处寻找去了。
六
但也并非一无所获。随后,陈浩民和几个公安人员测试了会议室里的广播喇叭——喇叭难道也能监听吗?这是他们最疑惑的地方,因为之前搜查时,喇叭里并没有发现监听器。他们很快证实了猜想:原来喇叭不仅可以播放,还能进行反向监听。看来,之前泄密的会议记录,应该都是从这里传出去的。
“你来分析一下,在我们厂里,谁有便利在广播线上动手脚?”陈浩民问道。
“肯定还是内鬼!”杜玉娟爽快地答道。
既然问题出在内鬼身上,就该继续深入调查。虽然监听者跑掉了,但杜玉娟有了新方向:前不久获取的会议记录,特务既然能留下,肯定也能破译。找到那口藏记录的水井,说不定内奸会来取东西。所以,完全可以在那里设下埋伏,一网打尽。
陈浩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立刻安排手下人前去蹲守。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两个黑影鬼鬼祟祟地来到井口旁,准备取东西。
“不许动!”几支乌黑的枪口对准了他们的后背,一束手电光柱照亮了他们的脸——原来是厂办秘书陆文才和普通职工刁小二。一切真相大白。陈浩民带领公安人员将他们一网打尽。陆秘书想溜之大吉,却被公安人员团团围住,束手就擒。等待他们的,将是人民的审判和严惩。随后,两人被押往市公安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予以删除)
责编
张辉
作者简介

李英利,1964年出生于山西临猗,运城市作协会员。临猗县庙上中心学校教师,喜欢文学,酷爱创作,多篇小说、散文、童话、儿歌发表,出版童话集《三个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