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赵某某(即“网红律师”西绿)涉嫌诈骗一事有了新进展,该诈骗案已经进入立案侦查流程。7月4日,赵某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2025年7月10日,成都市天府新区正兴派出所值班人员告诉记者,赵某某(即“网红律师”西绿)涉嫌诈骗一事有了新进展,对方表示,该诈骗案已经进入立案侦查流程。成都市天府新区政法委司法行政和法治处负责调查此事的工作人员称,7月4日,赵某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据媒体此前报道,以“精英律师”“大女主”形象吸粉超14万,然而实际却并无律师执业资格的“网红律师”西绿涉嫌刑事犯罪。在一桩离婚案件中,其通过真律所的高级合伙人身份,伪造公章签订资产代持协议,转走案件当事人440万元资产,随后用于个人及其情侣张某某消费。

该案当事人的代理律师告诉记者,赵某某归还了约100万元,仍有300余万元尚未还清。
7月10日,成都市律师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假律师西绿一案仍在调查状态,有关情况均不便透露。
赵某某以伪造公章、虚构律所合伙人身份等手段实施犯罪,其胆大妄为的背后,是法律信仰的彻底崩塌与行业监管的滞后失守。
人设造假:法律职业伦理的溃败
赵某某的诈骗路径极具讽刺性:她通过分享开庭日常、普及法律知识积累粉丝,却利用粉丝对法律权威的信任实施犯罪。这种“以法之名行骗”的行为,不仅是对律师职业的亵渎,更是对法律信仰的践踏。法律职业的核心在于“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而赵某某却将委托人的信任转化为个人挥霍的资本——转走440万元资产用于与情侣的奢侈消费,甚至在事发后仅归还部分款项。这种将法律工具化的操作,暴露出其价值观的彻底扭曲。
行业监管:被动应对还是主动出击?
德禾翰通(成都)律师事务所虽在案发后迅速报案,但行业监管的滞后性仍值得反思。赵某某长期以“律师”身份活跃于网络平台,却无执业资格,相关平台未尽到基本资质审核义务。更讽刺的是,其伪造公章、签订资产代持协议等行为,本可通过律所内部合规审查、司法行政机关定期抽查等机制提前预警。当“假律师”能堂而皇之地在真律所办公,行业监管的“防火墙”显然已形同虚设。
网络治理:流量至上时代的清醒剂
赵某某的“翻车”为网红经济敲响警钟。在“人设即资产”的互联网时代,部分从业者为流量不择手段,甚至将法律职业异化为“吸粉工具”。平台方需建立更严格的职业资质认证体系,对法律、医疗等敏感领域内容实施“前置审核+动态抽查”;监管部门则应完善网络侵权投诉机制,对利用法律身份实施诈骗的行为“零容忍”。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西绿式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