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动态
美国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生,中国留学生能转校清华北大吗?
2025-11-11 14:19


❶ 哈佛能不能赢?


起猛了!围绕着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生的资格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天之内,三度冲上热搜,同时成了东大与西大最“火”的人。


事情的起因是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特朗普政府已经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该大学的SEVP(学生与交流访问者项目)项目认证即日起被撤销,现有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


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二日,美国加州的联邦法官杰弗里·怀特发布禁令,阻止特朗普政府在案件审理期间终止各大学(包括但不限于哈佛大学)国际生合法身份,并称此举对大学与在校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了严重破坏”。


哈佛大学反应更加激烈,不但对禁令提起司法诉讼,还随后提交了临时限制令动议,宣布在寻求法律救济的同时,校方将“竭尽全力为师生学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漩涡中的特朗普政府也不含糊,先是白宫秘书莱维特在电视辩论中表示,总统特朗普更倾向于把纳税人的钱用于职业学校、州立学校,美国不需要哈佛大学LGBTQ专业研究生,更需要的是:

电工、水管工。

图片


然后在5月28日,特朗普政府正式暂停新的学生签证面谈(但此前已经预约的仍可进行),同时考虑扩大对国际生社交媒体审查范围。


5月29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社交平台上宣称呼,美国已经开始吊销中国学生的签证,包括“与中国政府有联系,或在关键领域学习”的学生。


最新消息是,因为麻省一名法官艾莉森·伯勒斯对特朗普的“国际禁招令”发出临时限制令,美国政府给予哈佛大学30天时间提出异议,后者艰难地赢得喘息时间。随后特朗普改口,称该校国际学生“gonna be OK”(不会有事)。


当网上欢呼雀跃“哈佛大学再获胜”时,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


首先,特朗普政府仅仅是给予哈佛大学30天的时间,允许其搜集整理各种证据资料,对政府的“国际禁招令”政策提出异议,之后的裁决与进程如何,目前一片混沌。


从历史传统看,由于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美国总统的行政禁令不乏被联邦法院推翻的例子。哪怕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打破连任不超过两届),就从未掌握过最高法院,他在二战期间的多项行政命令也曾被法院驳回,以至于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愤怒地锤桌子。


但不要忘了,在第47届总统大选中,被媒体黑出翔的特朗普大赢特赢,同时掌握了美国参议院、众议院以及最高法院,成为有史以来最有权势的总统。


特朗普对最高法院的影响力,是通过提名年轻保守派法官+司法裁决扩权获得的。


在第一任总统任期内,特朗普遇到了极其罕见的3次大法官提名权(联邦大法官是终身制,即使在连续两个任期内,总统最多遇到1-2次提名机会),他一口气推举了3位年轻的保守派法官,一举将最高法院保守派与自由派比例从5:4扭转为6:3。


任命年轻法官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确保在未来最高法院“新旧交替”过程中,延续保守派的优势。事实上,特朗普成功推动了76岁的托马斯法官退休,被认为“在未来可能扩大对最高法院的影响力”。


认清了形势的最高法院对特朗普投桃报李,不但在移民、宗教议题上与特朗普高度一致,还通过扩大解职权、延伸豁免权等操作,实质性地强化了特朗普的行政权。


对此,《纽约客》曾辛辣地指出,最高法院通过重新解释宪法“半阴影区”, 拓宽了总统行政权边界,加速了司法与行政权力的融合与集中。


举个最新鲜的例子,5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阻止了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个月的“关税政策生效日期”。并裁定特朗普越权。但仅过了一天,特朗普对此裁定上诉至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关税恢复到原样,一夜回到解放前。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上诉法院的裁决要求是“临时暂缓执行”,采用的策略就是将维持关税政策的时间窗口拉长了一些——这和“给予哈佛大学30天时间提出异议”的方式高度雷同。


所以,特朗普政府可能会狮子大开口后讨价还价,但哈佛国际生禁招令被完全推翻的概率不大,很可能最终各退半步,此前的好时光不再重来。


另外,美国国土部给予哈佛30天申诉期,但最终判决估计要等待数月,这给国际生的决策带来巨大的不确定。


2025年以来,哈佛大学已经两次与美国政府发起诉讼(拨款冻结案、SEVP撤销案),若被法院裁定败诉,国际留学生政策可能被永久叫停。现有学生必须未雨绸缪,提前考虑转学事宜。


以美国的常春藤大学为例,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等均在5月下旬公布转学录取通知书,新学期开学日期是9月初,转学窗口非常短暂,国际生想要无缝衔接,需要马上行动起来。


而极少数学校(例如康奈尔大学)因为存在春季转学,时间窗口相对较长(转学申请截止10月初),但也应当提前至少3个月确认目标、准备材料。


这么算下来,留给国际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最终裁决的时间越晚,错过一个学年的风险越大。


可以肯定,与特朗普掰手腕,哈佛大学能不能赢不太好说,但哈佛的国际生,确实是输麻了。



❷ 特朗普为何死磕哈佛?


自1636年建校以来,哈佛就是美式精英教育的典范,也是最具知名度与影响力的美国大学之一。


哈佛长期代表着精英主义、多元文化与“政治正确”,是自由派价值观的代言人,近年来经常遭到保守派的舆论抨击。


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的积怨,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由派VS保守派”意识形态的分歧。特朗普反对哈佛的公开理由有仨:反犹主义、政治正确、国际生名单。


(一)反犹主义


美国政府对留学签证的严格审查,可以被追溯至2001年。


那一年,纽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后调查发现,一部分恐袭行动的策划者、协助者、同情者以留学生的身份进入美国。此后数年,美国对留学签证要求极为严格,拒签率居高不下。


直到2005年,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向驻外使馆发出指令,签证官不应该“以自己认为申请人某方面不符合入学要求”为由而拒发签证,留学签证才开始放宽,但政治倾向与极端言论的隐性审查门槛依然存在。


例如在2024年,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众多美国高校爆发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有幸,美国国会迅速通过了《反犹太主义意识审查法》,上任仅6个月的哈佛大学校长克洛迪娜·盖伊,因为在“校园反犹”的国会听证会表现拙劣,黯然离职。


图片


2025年3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建议,对国际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社交媒体进行强制性审查,针对那些对巴勒斯坦人抱有同情态度、批评美国和以色列的学生,拒绝其签证申请。


这一审核要求不仅仅针对国际留学生,还被推广至移民申请。


2025年4月9日起,美国移民申请人的社交媒体也受到严格审查,外籍申请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反犹信息”,以及“对犹太人进行人身骚扰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拒绝其移民申请的理由。


有趣的是,东大的媒体竞相报道哈佛遭受特朗普迫害,被禁止招收国际生,但很少有媒体引用美国国土部在声明中的要求:


给予哈佛大学30天的窗口期,提交反驳“反犹主义”的证据。另外,全美各地所有大学和学术机构都应引以为戒。


(二)政治正确


当然,“反犹主义”仅仅是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自由派意识形态威胁”的一项指控而已。


作为民主党大本营的哈佛大学,与特朗普站台的共和党“保守主义”针锋相对,早就互相看不顺眼了,其中矛盾最深的就是政治正确。


例如前文提到被解职的克洛迪娜·盖伊,是哈佛大学建校近400年来第一位黑人女校长,又黑又女,长相非常地…符合政治正确。


图片

(前哈佛大学校长克洛迪娜·盖伊)


在盖伊治下,哈佛大学的DEI项目(多元化、公平与包容政策)开展得如火如荼,内容涵盖了从种族、动物保护到LGBT…


据说,盖伊时代的DEI已经版本迭代,各项目组织已经越过了争取资金拨款的初级阶段,进入了斗争的高级形态——开始争夺对“弱势群体”的定义权。


《纽约客》对此也有犀利评论:

(DEI组织)只要获得了对“弱者”的释经权,什么样的资源弄不到手?

也许,这就是我喜欢《纽约客》的理由吧。


言归正传,哈佛大学的“白左圣母”形象日益丰满,即使盖伊离职,哈佛的初心也没有丝毫改变。


2025年特朗普再度就任美国总统,宣称美国只有男女两个性别,要求各大学关闭DEI项目,削弱管理人员权力、整改招生标准等,被哈佛等大学强硬怼回。


遭哈佛拒绝后,特朗普政府冻结对哈佛大学22亿美元的财政拨款,以及6000万美元合同款。此外,哈佛还被削减科研经费及撤销免税资格,据《新闻周刊》统计,直接影响超过了30亿美元。


问题是,美国大学(尤其是顶尖私立大学)的财政与东大不同,联邦拨款只占小部分,校友捐赠与学校运营才是主力。


作为全美最成功的私立大学,哈佛曾以“不拿联邦政府的财政拨款”为荣,2024年度,哈佛大学财年预算中,来自联邦的资金占比为11%,校友捐赠收入约为45%。


图片


因此,特朗普威胁停止联邦拨款后,哈佛大学立刻放大招,其校友办公室发动“学术自由捍卫基金”捐款活动,在启动捐赠通道的48小时内,已有120位校友承诺捐款1亿美元。


图片


此次美国土安全部以哈佛大学“纵容反犹主义”“不配合调查”等为由,取消其“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双方矛盾再度升级。


(三)国际生名单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报告,2023-2024学年,美国高校的国际学生总数超过110万人,他们是美国研究型人才的最重要来源。


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2024年的一份咨询报告指出,外国出生的、拥有博士学位的专业人员占美国所有STEM工作者的43%,这些国际学生在计算机科学、工程和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表现突出。


除了学术红利,国际生还是重要的财源——国际学生的学费是美国大学的核心收入来源之一。

研究显示,国际生最终支付的学费可能是美国本土学生的1.5倍以上。考虑到国际生获得奖学金的难度显著高于美国国内学生,且基本上无缘名目繁多的助学金项目,因此,国际生承担的学杂费基本是美国国内学生的2-4倍。

2023-2034学年,国际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438亿美元,并支持了超过37万多个就业岗位。


包括哈佛在内的美国大学,已经严重依赖于国际学生——既需要聪明的国际生搞科研,也需要尊贵的国际生扩大社会影响力,还需要土豪的国际生挥洒财力。


这就造成了两方面的后果:


喜的是,众多美国高校群贤备至,不拘一格降人才。悲的是,这也成为特朗普借题发挥的理由。


特朗普认为,哈佛里面国际学生占比超过30%,太高了!美国政府拨给哈佛这么多钱,它们用来培养外国人,这不行。


特朗普还认为,哈佛每年接受这么多外国留学生,却不肯完全公布招生标准,也不公开提供国际学生详细名单,我们需要审查这些人是否够资格,是否存在程序不公、学术腐败,是否损害国家安全!


亲爱的胖友,现在你明白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的恩恩怨怨了吗?简单地说就是:


哈佛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平庸与和光同尘,而特朗普不接受。



❸ 清华北大要接受中国籍国际生的转学吗?


在美国政府宣布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并要求现有国际学生转学后,欧洲、东亚的顶尖院校纷纷敞开大门,欢迎哈佛国际生转学。


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发表声明称,欢迎哈佛国际生加入港科大,并表示为哈佛大学学生提供无条件入学、简化入学程序和学术支持。


随后香港理工大学发文称,已组建专责招生团队,为哈佛转学生提供全面支援和知道,包括提供奖学金等,协助他们快速完成转学过程。

据悉,2024至2025学年,哈佛大学共有6793名国际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7.2%,其中许多人持有F-1或J-1签证。必须在短期内完成转学。

虽然从2024年起,中国的赴美留学生人数首次被印度反超,退居为美国国际学生第二大来源地,但自中国大陆至美国的留学生仍有27.74万人。而近7000名哈佛留学生中,中国籍学生占比约20%。


而根据哈佛大学2024年年底公布的数据,中国留学生在读人数为1365人。


所以,有媒体忧心忡忡地询问,这1365个中国籍哈佛国际生,怎么办?


具体来说,有人认为,以清华北大为首的国内的顶尖高校,应当具备国际视野与担当,推出类似于香港高校的绿色通道,接受哈佛的国际生转学申请。


可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从制度上看,国内高校(包括清华北大)尚未建立接收哈佛中国留学生的渠道。


港科大等高校,本身就是面向全球自主招生的,但清北等国内高校,主要经费来源是财政拨款,需要遵循教育部的招生规章。


恰恰相反,按照现行的招生制度,清华北大有可能接受哈佛的非中国籍国际生转学(通过留学生招生的现有渠道),而很难接收中国籍哈佛国际生。


当然,这又要分情况。


例如,在哈佛攻读博士的中国籍国际生,获得清北等高校转校待遇的机会较大。因为我国高校的博士招生,已经基本普及了申请-审核制,博士导师有较大的招生自主权。如果哈佛在读博士的研究方向、理论成果得到导师肯定,则可以回国攻读——至于是从头开始,还是享受转校待遇,则需要进一步商榷。


相比之下,在哈佛攻读硕士的中国籍国际生,则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例如,哈佛的研究生项目中,一年制的硕士占比较高,它们以就业为主要目标。对这部分学生来说,转学基本没有意义——本来就是为了哈佛这碟醋,才去包的饺子,你让我回国读个硕士,臣妾很难办啊…


而哈佛2-3年的硕士项目,偏重于学术,基本上是为攻读博士服务的,可以被视为“PHD预科”。这些学生即使没有机会在哈佛读博,也更倾向于转投美国其他高校,毕竟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研究。


而且,即使其中真有学生愿意回国,转校也很麻烦,因为国内招收硕士研究生,只有推荐免试与统一考研两种方式。


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考研的竞争难度有多大,这不用多说。而要获得推荐免试资格,需要按照其国内高校的学业成绩(GPA)、学分要求、学术证明(论文情况)等综合排序,一个萝卜一个坑,难度也不小。


而最微妙的,是在哈佛大学求学的中国本科生。现行制度下,哈佛本科生想回国就读于清华北大,必须参加高考,上线后按填报志愿录取。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也许有人会说,国内这高等教育制度,咋就那么僵化呢,一点都不人性化,一点都不锐意进取、敢于改革。


其实,从十多年前起,国内顶尖高校就已经探讨学生转校培养的问题。

有专家提出,可以参考欧美高等教育,按照学分要求与转学阶段,仅接受完成大一或大二的学生(不满2年学习,且需来自博雅教育背景),并规定转校的专业与原校课程高度一致。

但讨论来讨论去,争论颇多,最后没有达成任何共识与结论,更无法在少数学校展开试点。


因为在某个“转轨型”实体中,大家已经习惯了摸着石头过河,任何一部求来的真经,都可能被本土和尚念歪——你如何保证转校过程中的公开公正,如果保证不与高考制度发生公平方面的冲突?


图片


有人也许会辩解,能就读哈佛本科的中国籍学生,必然也是精英,为什么不能特事特办?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哈佛的中国留学生在读人数为1365人,其中本科生只有53人,平均每届仅有十多人,本科申请哈佛的难度可见一斑。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全能的六边形战士。


例如2025年5月29日,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来自中国的蒋雨融同学作为毕业生代表演讲。她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去年夏天我在蒙古实习的时候,我接到坦桑尼亚两个同学的电话。他们有一个非常紧急的问题:如何使用他们的洗衣机。因为所有的标签都是中文的,而谷歌一直将一个大按钮翻译为“旋转幽灵模式”。一个印度人和一个泰国人叫一个在蒙古的中国人破译坦桑尼亚的洗衣机,我们一起在哈佛学习。


那一刻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曾经相信的事情,即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小村庄。



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做着不同的梦,然而他们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你可能不同意他们的意见,但要紧紧握住彼此。因为我们被比信仰更深的东西绑在一起,那就是我们共同的人性。

图片


如果是20年前,蒋女士的演讲势必引发一片盛赞,演讲稿甚至会成为雅思作文范文。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人)早已经对精英叙事怯魅了呀。


如果说,蒋女士的 DEI发言有一种矫揉造作的塑料美,那么她的入学方式,就很经典了。


2022年,某个动物保护NGO组织发布喜报,祝贺秘书长周先生推荐的志愿者蒋女士,被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录取。而蒋女士的父亲,恰巧是该组织专项基金会的执行主任。


图片


所以,因“举贤不避亲”而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然后习得“多元化,包容,平等”理念的精英,还是留在美国大展拳脚吧,何必屈尊回国去清华北大,或者去协和4+4,与眼巴巴的小镇做题家抢机会呢?


在这一刻,我仿佛觉得特朗普“哈佛必须公开国际生名单”的要求,竟然有那么一丝丝的合理性?


图片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美国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生,中国留学生能转校清华北大吗?】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baitong.kub2b.com/news/3062.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企库往网资讯移动站 http://mob.kub2b.com/ , 查看更多   
最新文章
2025春招倒计时:上海求职,是上天堂还是入地狱?
适合自己才更重要。文/秋秋上海,一座让游戏人心情复杂的城市。它是中国,乃至全球游戏行业的重镇,汇聚了米哈游、莉莉丝、叠纸
小游戏大佬Voodoo揭秘:如何每年测试2000个原型、干出年入1亿美元爆款?
“一次多余的迭代,就是失去了一次打造新游戏的机会。”Voodoo核心游戏副总裁Thibault de Vésinne-Larue的这句话,道出了这家手
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
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以高质效检察履职为抓手深化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6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
独家| 我采访了5位动画导演,钻进了他们的白日梦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四部动画短片,四个前传故事,五位新生导演,这是第一导演(ID:diyidy)围绕个人新作的采访策划里一次性
Cell | 单胚胎蛋白质组学突破——助力不孕不育诊断与个性化治疗
引言我们生命的起点,始于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zygote),随后在短短几天内经历一系列精密调控的分裂与分化,最终发展成具
比特币正式成为美国战略储备,虽然是Mini版,但意义重大
这是白话区块链的第2116期分享作者 | Lubna Kayyali分享|白话区块链(ID:hellobtc)美国正开创先例,根据白宫加密货币主管 Dav
兰州博文科技学院2022年招生简章
学校简介兰州博文科技学院(原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2002年由兰州交通大学申办成立,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院校,属全日
国兴CBD+稀缺板楼!海口楼市,竟藏了一张王牌!
临近年末,楼市的热度逐渐升温,就连平日里略显严肃的土拍市场,都跟被点燃的烟火似的,“噼里啪啦” 热闹了起来!前些时日,海
邛崃市2025年7月招聘信息第一期共22家企业
01泓力新能源(成都)有限公司(邛崃市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天崃一路9号)1.安全员 3名要求:应届毕业生,安全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