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衍生品市场的收益和启示
大家现在都在说美国金融出问题了,美国不该搞金融衍生品。这话粗听有道理,第一,不该搞以次贷为基础资产的相关衍生品;第二,搞起来之后监管没有跟上。我们现在总是说搞金融创新,风险可控、可承受,后来加了一个可监管。但细分析发现,金融衍生品在不受监管下伤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与投资者,但美国从发展这个市场得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本国收益远远大于损失。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放松政府监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之后,对发展金融衍生品抱有极大的热情,为了推动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他说市场会自动教会参与者如何控制风险,政府不需要管。美国有一部非常有名的法律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是在1933年金融危机之后,要求证券和银行业分业经营的法律,法律规定银行不能做证券业务。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后,放松监管,鼓励整个市场绕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去从事金融创新,发展衍生品市场。1999年克林顿即将退下来的时候,干脆把这个法给废了。
这样,银行绕开监管,衍生品大行其道,主要是场外衍生品。这给美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美国占据全球衍生品市场40%的份额,还通过衍生品市场把实体经济的风险向全球转移和分散。风险是消灭不掉的,只能切割分散。一块大石头的风险可能压死人,但是如果磨成沙,可能大家觉得眼睛上、脸上受到了一点儿的风吹,感觉到一阵瘙痒就过去了。实际上就是把由少数人承担的风险分散到更多人身上去。衍生品把美国人承担的风险分散到了全世界,从目前情况看,有人认为欧洲受损最大。
那美国的收益是什么?第一,助推实现了美国金融模式的全球化,这里面包括直接融资和风险管理金融。美国的期货交易所和OTC市场的衍生品生产者,已经成为风险管理机构。这在过去是不明显的,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一变化非常明显。美国的金融模式以直接融资和风险管理为特征,并向全世界推广。在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时向全球渗透。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美国金融企业占美国企业的利润比例是17%,90年代是25%,21世纪初是33.5%,逐年上升。美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又把它的商业模式和软实力输送到了全球。
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为什么还要搞衍生产品?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要因为美国出了事,我们就不搞衍生品市场,因为我们的市场发展严重不足,美国是过度发展,这有本质的区别。
美国的金融模式以直接融资和风险管理为特征,并向全世界推广,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把它的商业模式和软实力输送到全球。
美国衍生品市场为美国资本向全球扩张管理风险保驾护航。目前,美国利润的1/3来自海外。美国金融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成本,也让全球分摊了。IMF在2010年4月份的统计是,金融危机全球总共损失大概2.8万亿美元,美国占57%,其他国家分摊了43%。你说美国把利益全占了,成本还要让其他国家分摊43%,这值不值?我认为值。不可能什么东西都得到,光有收益没有付出是不可能的——但是要看风险和收益谁大谁小。发展衍生品市场帮助美国增强了大国地位,实现了大国战略,强化了美元的霸权和产品定价中心、金融中心地位。当然,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我们知道,雷曼、贝尔斯登等很多投资银行都倒闭了。另外我们也看到,美国的经济出现衰退,经济负增长、企业倒闭、失业率居高不下。但我们更清楚,美国1929~1933年虽然倒了很多银行,这以后几十年美国的经济金融却是越来越强大。创新发展总是要有一些代价的。
对美国在发展衍生品市场的总体算账中可以看出,其总体是收益大于损失,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比预期要小。美国股市从2007年高点以来到2012年4月10日,下跌9 8%,是全球股市跌幅的中等水平。2011年年末消费信贷比2007年最高点降了1 8%。2011年家庭财富比2007年下降4 9%,但是与2000年相比,却增长了约42%。通过这些分析,我们看到它的好处比较多:把本来它应该承担的风险转移了43%到全世界。
再谈谈美国对我们发展衍生品市场的启示。美国通过这个市场积极推动了金融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完成了很多想做的事。其中,美国的银行系统的制度性安排推动了衍生品,尤其是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这种制度安排完全依赖商业银行保持OTC工具的流动性,而商业银行接近美联储的特权对流动性供应至关重要。商业银行利用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的流动性做了很多事,倒逼中央银行放松银根——这一点要检讨。由于监管宽松,银行利用了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的有利条件,推动了衍生品的无限放大。美国央行许多资金的“补贴”已不是流动性问题,而是助推了柜台衍生品交易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银行许多业务通过子公司到表外做衍生品去了,表内业务流动性不够时再找中央银行。以非常低的成本融入资金,低成本买进来高价卖出去,哪个银行不愿意干?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来检讨评级机构、保险机构的作用,发现投资银行骗人,监管不到位,其实美国银行系统的制度安排里面,也暗藏有导致危机的因素,助长了“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无节制地发展场外衍生品金融业务。这样的教训是,由于放松监管导致场外衍生品发展无序,发展过度,最终酿成金融危机。相比之下,美国的场内市场即期货交易所衍生品交易由于监管严格、透明度高,市场风险可测可控,在G20峰会上受到肯定。G20会议达成了共识,对于场外衍生品市场要加强监管,要把场外市场的清算集中起来放到场内去。
启示是什么?我们发展衍生品市场要可承受、可控。在标的的选择上,优先选择基础资产风险较小的产品;在场所的选择上,要积极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稳妥发展场外衍生品。要选择发展简单的产品。
中国衍生品市场的现状、问题和机遇
现状如何?我们衍生品市场发展20年,也有场内和场外两个市场。场内市场有20年,加上刚上市不久的白银期货,共有28个期货品种和4家期货交易所。我们2011年的交易金额是137万亿元,商品期货的交易量连续3年位列世界第一,超过了美国。但是,我们商品期货交易的价值量相对比较小,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期货合约是每手25吨,我们每手是5吨,我们要乘以5才跟它们一样。金融期货在中国比较少,只有一个股票指数期货,而国际上90%以上的期货合约是金融期货合约。
按《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场内衍生品现在是归证监会监管。场外市场比场内市场起步更晚,在《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未明确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部门。场外衍生品有两个市场,一个是银行间市场,还有一个是银行柜台市场。银行间市场主要是人民银行监管,银行柜台市场主要是银监会在监管。世界上是场外衍生品市场大于场内,前面讲的全球场外衍生品为600多万亿美元,场内为80万亿美元。中国的场内衍生品为137万亿人民币,场外为12 4万亿人民币。在我国,场内衍生品远大于场外衍生品市场。
我们的衍生品市场与国外发达国家市场存在极大差距。有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我们的战略眼光、全局统筹、长远规划不够。第二,基础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衍生品是在基础资产之上设计的产品,基础资产市场化了才能设计产品。比如我们的金融基础产品——利率还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发展利率衍生品就受到影响。我们有一些产品,国家控制得比较严格,发展相应衍生品就有很大的难度。第三,规模过小。我们现在交易量最大的主要是商品期货,但我们的期货交易金额总量非常小,从总量看是GDP的2 8倍,美国是55倍。2010年我国期货成交金额是GDP的近4倍,而美国约为GDP的51倍。场外衍生品就更小了。第四,我们的柜台衍生品不透明,监管不够,需要加强。
机遇在哪里呢?一是经济现实需要。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国际贸易量最大,高盛预测,2030年中国可能是第一大经济体,不管这个预测准不准,但这是大趋势,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肯定是总量会越来越大,这种总量会带来很多附加值。二是衍生品市场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可资借鉴,我们可以研究、分析美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去粗取精,去弊存利,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发展我国的衍生品市场。利用很多软实力的东西可以增强我们的实体经济,把它发展起来,壮大起来。这就要靠我们动脑筋想办法,挑战困难,迎接机遇,抓住时机。
美国今天的原油期货市场为什么有这么大影响力?当初是欧佩克几个产油国家定价,美国就被动地接受这个价格。“二战”后,尤其是60年代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体量越来越大,这种经济总量的要求使得大量的原油运往美国,美国市场的作用不断强化。如果美国没有巨大的原油需求量,它的期货市场要形成真正的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知道,英国布伦特的定价中心也是在80年代建立起来的。现在这些油大量运往美国,美国是大量原油的需求方,所以它就有这样的能量去汇集各方资源建立自己的期货市场,在定价方面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和其他的定价组织进行博弈,到今天它就有非常大的影响。现在我们每天报告的原油期货价格,也是看美国的。
我们中国一半的油是自己产,一半多靠进口,今后的增量还会越来越大。美国原来是一多半的油要进口,但美国的情况开始改变,进口原油在减少。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整个经济增长非常好的状况下,抓住机遇建立了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我们现在正好在这样的经济体量增长期当中,是不是需要抓住机遇,建立自己有影响力的期货市场?美国目前在原油期货市场处于弱势,其定价影响力开始弱于欧洲布伦特。为什么处于弱势?为什么这么短时间布伦特和WTI定价出现了这么大的反差?以前是英国伦敦的布伦特跟WTI比,一般低几个美元;美国WTI的定价是权威的定价,布伦特不是权威的定价,全球许多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都以美国WTI为参照。最近有些变了,现在看到布伦特定价每吨要高于WTI 20美元左右,我们每天看报价,现在美国的WTI是106美元/桶,而英国布伦特大概是127美元/桶,什么原因?就是美国市场有逐步弱化成为本土市场的趋势,因为它们的基础设施主要是自己的管道运油。过去油从加拿大运过来,现在整个得克萨斯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页岩油,但油运不出去,石油管道是单向的,结果大量的油在库欣地区积压。有很多对冲基金开始倒油,所以投机性比较强。整个库欣地区油的库存多,价格就不高了。另外,交割困难。所以美国WTI的定价影响力目前开始弱于伦敦布伦特。
亚太地区没有定价中心,我们要么靠布伦特,要么靠美国来确定我们的原油价格基准,跟人家谈判。如果我们建立一个原油期货市场,作为全球24小时交易时区亚洲石油期货交易时段的补充,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全球投资者与实体企业。根据这个期货市场发现真实价格,然后去谈判买油,跟前面讲的故事一样,我们的经济利益、安全就会得到更多的保证。所以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抓住机会去弊存利。三是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已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交易、风险控制、监管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根据我国20多年的经验,推动我国的期货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