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国民党教父"陈果夫归葬故里始末
2025-09-15 12:55

本文摘自:《文史精华》杂志2009年第8期 作者:周军

在中国近代史上,陈果夫是一位不可忽略的人物。他曾经是国民党“C·C”系首脑,历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兼组织部部长,第三、四、五、六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等一系列高职,长期掌管国民党党务系统,可谓权倾一时。他与其弟陈立夫进入国民党权力中枢,把持人事和组织大权,成为民国时期最有名的一对兄弟,遂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特殊政治格局。

然而,宦海浮沉,在历经一切成空之后的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这位昔日的“国民党之教父”,最终又魂归何处?

陈祖焘,字果夫,浙江省吴兴县(1949年后称湖州市)人,1892年10月9日出生,1926年后以字行。

吴兴县在清代为湖州府。“苏湖熟,天下足”,苏,指苏州;湖,即湖州,皆为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膏腴之地。湖州地处东南,得风气之先。辛亥革命前夕,这里是革命党人特别活跃的地区之一。

1905年,陈果夫随三叔陈其采去长沙,就读明德学堂;1907年到南京入浙江旅宁中学预科,同年夏考入杭州的浙江陆军小学堂;1911年夏,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是时,受二叔陈其美(字英士,孙中山先生的忠实战友。)革命活动影响,加入同盟会。作为民国史上的风云人物,蒋家王朝在大陆叱咤风云的日子里,陈果夫对其鞍马紧随,担任了这幕剧中的要角。

陈果夫在国民政府中历任要职:1928年10月起任国民政府委员、监察院副院长。1932年8月任导淮委员会代理副委员长,主持治理淮河至抗战爆发。1933年10月起任江苏省政府主席,次年2月任中央政治学校代理教育长,1939年7月起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主任。晚年任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中央合作金库理事长、土地开发公司理事长、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家族成为掌控中国经济命脉的“四大家族”之一。

1949年暮春,解放大军逐鹿中原,横扫江南。1948年12月6日,国民党统治在大陆溃退前夕,身体已非常糟糕的陈果夫捷足先登,乘“中兴轮”离开上海赴台湾,于7日深夜抵达基隆港,并当夜赶到台中双十路8号定居。次年8月起,又因喉结核症发音嘶哑而不能言语。为了利于治病,1951年1月,陈果夫由台中迁往台北,住在台北市青田街一幢公寓楼里。8月25日,因肺结核加重,导致病情难于控制,长逝于宝岛。

陈果夫走了,他是带着愁思重重而又强作欢颜的复杂情感离开人世的。在他近60年的岁月中,在他从家乡吴兴出发直到台湾岛的漫长人生轨迹中,他对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公正地讲,还是做了一些好事的,如在辛亥革命中,他积极参加反清斗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抗战时期,他主张抗日,主张国共合作,为时人所称道;在主持苏政时期,他治理淮河、整治民风吏治,对人民还是有益的。

“天下第一菜”又名“虾仁锅巴”,亦叫“平地一声雷”,是无锡地区的传统名菜。该道菜的名声虽响,历史却并不长。提起它的诞生,乃至“苏菜”系列的形成与完善,就不能不提到陈果夫。

1933年,陈果夫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江苏省政府主席。当时江苏省政府设在镇江市。陈果夫上任后,公事之余,对江苏的饮食烹饪很感兴趣。当时“苏菜”虽在全国有一定的名气,但长期以来没有一定的评定标准,而且是以苏州一带的几种民间风味菜肴为主,没有包括江苏大江南北广大地区的许多著名菜肴,如脍炙人口的镇扬菜、南京菜、无锡菜、徐海菜等,不能代表江苏全省菜品的精华,也没有形成体系。这对江苏饮食文化的发展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陈果夫到任大半年以后,于1934年秋在镇江举办了一个“全省物品展览会”。在这个展览会上,他看到江苏各县物产甚丰,其中可供饮食烹饪的各种特产几乎应有尽有。他在欣喜之余忽发奇想:若把江苏各地的饮食特产精华集中起来,制定一定的标准,加以比较选择,汰粗留精,最后选出几十样最为精美、最有代表性的菜肴,作为全省的菜肴代表,不就成了“法定”的“江苏菜”了吗?

主意既定,陈果夫便下令全省各县先自行选择、确定本县最为味美质佳、素负盛名、且有地方特色的菜肴,或一种,或二三种,作为“县菜”向省里推荐。各县官、商认为这是宣扬和推销本县特产的好机会,积极性也很高。不久,各“县菜”便集中呈报到省政府。

陈果夫带着一些饮食烹饪专家与名人,对各县呈报的几百种“县菜”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考评、分析、比较、选择,甚至重新设计,最后终于确定了30余种菜肴作为标准的“江苏菜”。其中最有名的是:南京板鸭、苏州熏鱼、无锡大排、南通鱼翅、太仓肉松、如皋火腿、镇江鲥鱼及肴肉、扬州狮子头及酱菜、常州酒酿圆子、淮阴鳝鱼、高邮双黄蛋、阳澄湖清水大闸蟹、六合龙池鲫鱼、常州酱鸡、枫泾丁筋与江阴凤凰包鸡等,真是洋洋大观,几乎囊括了全省的饮食烹饪精华。

在这次评选过程中,陈果夫不免想起了他早年配合西红柿、锅巴、虾仁与神仙鸡为一菜的尝试。现在江苏各地名厨高手云集镇江,各式最好的原料与调料应有尽有,陈果夫旧事重提,将他的设想提了出来,马上应者众多,分头试制,各显神通,不断总结提高,最后终于试制成功一道新式菜肴。

在此过程中,陈果夫兴趣盎然地多次亲自品尝指导。开初,这道菜没有正式名称,俗称“平地一声雷”。陈果夫听了不满意,他认为此菜尽善尽美,又产生于镇江,镇江山水中有“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与“天下第一泉”(中冷泉),何不将此菜取名“天下第一菜”呢?菜名就此定了下来,陈果夫又专门写了一篇《天下第一菜颂》。

“天下第一菜”诞生以后,由于它的诸多优点,迅速传遍大江南北甚至海外。

陈去世后,9月15日,蒋介石亲自颁布了“褒扬令”,称其“资性弘毅,志行纯笃,缵承革命家风,效忠三民主义,越四十年如一日。”

陈果夫的墓地选在台北市郊外观音山西云寺右侧一块山地上,这里环境幽静,景色秀美,是十分理想墓葬之地。1951年11月4日,陈果夫灵柩在观音山墓地举行了安厝典礼,鼓乐声中,棺木缓缓入土。他从此就长眠在这块草木葱茏、四季常青异乡的土地上了。

物换星移,人事全非。50多年过去了,陈果夫墓仍在原址吗?

问题的解答,源于笔者近日的一次游览经历。那天午后,我在湖籍友人沈文泉、许羽诸兄的陪同下,驱车沿着104国道,来到了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城区南大门的道场乡,进谒位于碧浪湖畔、岘山南坡的陈英士墓(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块河荡港汊密布、绿水青山相间的“风水宝地”,自古享有“山清水秀、鱼米蚕乡,文物之邦”的美誉,淳厚文风与阡陌纵横珠联璧合的地方,安息着近万名已逝先人。

尽管笔者已多次去过陈英士墓,却在这次偶然中获悉了陈果夫的墓近在咫尺。欣喜之余甚为惊奇,为何一位民国元老的墓就这样静静地居于丛林一隅呢?它又是什么时候移至这里的?由此在心中留下疑问。

蒋介石虽然偏安一隅,局势岌岌可危,但其“人在台湾,心在大陆”的意识相当明显。他在统治台湾的政策上,一切建设,几乎全以“反攻大陆”的理念铺路,不容异己反对。但在另一方面,蒋介石要求尽量在台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点仍需客观承认。在百年大业的教育问题上,蒋介石不断地灌输“台湾民众根在大陆”的理念,在学生对自己家乡尚是一知半解时,就要求他们对大陆省份地形倒背如流;在“国文”课本上,则提供蒋母教诲自己的文章供学生背诵。他甚至压抑台湾当地通行的闽南语,成功地推行了两岸民众都能沟通的“国语”,这使得两岸间虽然有着半个多世纪的隔绝,但是却让台湾民众对大陆没有想象中的陌生,让两岸民众间仍然存在一股共同的文化血脉。

另外,蒋介石的思乡情结含蓄地寄托在所居官邸及行馆上,要求有类似故乡浙江奉化的景致。台湾的碑尾就是因其秀丽山峦宛如奉化的山水之美而被其改为“大溪慈湖”的。而这里,也变为日后安置蒋介石父子遗体之处。除了大溪慈湖外,日月潭名胜之一的“慈恩塔”采用中国宝塔式建筑,共分9层,塔顶二层为蒋母王太夫人的纪念室,也是为感念母恩而设的,可见蒋介石对于无法回乡探视先妣,感到万分愧疚。

此外,他还仿北京故宫外观,在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北路4段1号建圆山大饭店,饭店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这家曾在1968年被选为世界十大旅馆之一的饭店,吊满红色宫灯,红色漆柱,处处雕龙画凤,正面迎着宽大扶梯,好似皇帝上朝时的宫殿。

陈果夫对于中国文化也是推崇万分。他曾经写过一首名为《故乡》的诗:“我希望我的故乡,山河无恙;我希望我的故乡,人文发扬;我希望我的故乡,腥膻洗尽,从此无人敢侵略;我希望我的故乡,爱我如慈母,不让我飘泊他乡,我爱我的故乡,我永远不愿离开,我的故乡。”诗行中,寄托着他浓浓的乡情,诗韵里,寄托着他爱故乡的乡情,可现在,他却离开了他的故乡。秀丽的观音山和浩瀚的太湖虽然都是中华民族的锦绣山河,但一湾浅浅的海峡却将他隔在天之一隅,水之一方。尽管吴兴已是山河无恙,人文发扬,腥膻洗尽,无人敢侵略,而他只能抛骨异乡……

1979年1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于1978年12月26日第5次会议通过的《告台湾同胞书》。文中多处对台湾同胞使用“亲爱的”这个字眼,并宣告,“中国政府已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通篇文章,一改过去“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强硬口气,为“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等平缓口气。

也是同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的徐向前发表声明:“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兄弟。为了方便台、澎、金、马的军民同胞来往大陆省亲会友,参观访问和在台湾海峡航行、生产等活动,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从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1981年5月,始终认为台湾应该在中国版图上、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是历史潮流的陈立夫(2001年2月8日,在台中市“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病逝,享年102岁)的外甥喻念祖(喻公鲁、陈敬夫之子,建筑设计工程师,这时已经加入美国籍),首先来大陆“探路”。他先后到达广州、上海、南京、武汉、重庆、郑州等城市,又专程抵达湖州,遍访旧亲故友,并且将湖州城的街道、民居、故宅、亲友和市井民众的生活情景拍摄了几十卷彩色胶卷。

那时候,彩照在大陆还属稀罕物,即使在上海也很难洗印这些胶卷。在湖州时,喻念祖受到地方官员的热情款待,他的行动也只有亲戚陪同,吃住在亲戚家,并不像海外宣传的那样受到“监视”。

返回美国时,喻念祖绕道经过台湾,告诉二舅陈立夫已经到过他所有想去的地方,访问了所有想见和能见到的人,并把照片拿给他和其他亲人观看。喻念祖的回乡之旅,深深地拨动了陈立夫的思乡之弦。

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年10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在首都各界隆重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建议蒋经国先生和台湾党政军及各界人士亲自来大陆和故乡看一看。并表示,愿意谈和不想谈都行。胡耀邦还说,蒋家在老家奉化的茔墓已经修葺,庐山美庐也保持完好如初,其他在台国民党高级官员的老家和亲属也都妥善安置。

1984年,陈立夫的大儿子陈泽安应南京农学院的邀请,来到大陆讲学,还顺道到湖州老家访问(陈立夫有3子1女,长子陈泽安由台湾大学农学系毕业,由于陈果夫没有子嗣,陈泽安被过继给陈果夫,陈泽安后赴美国求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知名植物病理学家。)。只是当时的环境和他的身份比较特殊,他的那次行动是低调的,家乡很多人也不太清楚。随后,陈泽安又曾经3次到过湖州。据知情人称,陈泽安曾亲自向当地政府提出陈果夫迁葬事宜,当地政府根据其请求向上提请,最后,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同意该项请求。

1984年,中共中央拨出专款,按原来的国葬规格和原来1934年的面貌重建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8月23日下午)被炸毁的陈英士墓。工程共历时8个月,花费120余万元巨资(其中国家拨款90万元,其余30万元来自地方财政及捐款收入支付)。据说,在祖国大陆国民党政要的陵墓中,陈英士墓的规模仅次于南京紫金山下的中山陵。

在“思乡寻根”的强大推动下,晚年的蒋经国,先是视网膜脱落,接着下肢麻痹;在生命最后两年里,忍受着病魔的折磨,开始与时间的赛跑。

处理完江南命案后,1986年3月,蒋经国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组”,研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在他去世前几个月的1987年7月15日,他公开宣布解除世界上实施时间最长的戒严令,台湾岛上的中国人真正拥有了自由结党、结社、办报办刊的权利。并允许民众赴大陆探亲。

在殚精竭虑半生后,蒋经国顺应时代和历史潮流之举,完成了由被时势和潮流推动,到转而推动时势潮流的转折,也完成了从逆势独夫到顺势英雄的跨越。

1987年12月25日,蒋经国坐轮椅参加“行宪纪念”大会,此时他已不能说话。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那天台湾全岛鲜花销售一空,成千上万的台湾人自发地在街头列队向蒋经国致哀。

蒋经国未能完成与时间的赛跑,但他却赢得了历史。20多年后的今天,在台湾,蒋经国不曾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而声誉日隆。每次民调,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仅2326万人口的台湾,每年有100万人前往蒋经国暂厝的大溪凭吊。

1999年10月,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旅台陈氏家人本着“叶落归根”之旨,将在台湾客逝的陈其业(陈果夫父亲)、陈其美夫人姚文英及其儿子惠夫、陈其采夫妇、陈果夫夫妇、沈积夫(沈百先之父)、沈百先等亲人火化后的骨灰,送回湖州,在道场乡的灵安公墓购地安葬,成为湖州的陈氏墓园。

10月8日上午,一架香港起航的飞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降落,这是一架普通的民航机,但谁会想到,这其中会有一对非常特殊的来客。

他们就是陈果夫的女儿陈泽宝和女婿沈华祝,为了完成父亲、母亲的遗愿,夫妇俩在台湾桃园国际机场与刚在圆山大饭店度过百岁寿庆才1个月并专程送行的陈立夫挥别后,将二老留台的骨灰,专程送湖州安葬。

他们没有直达湖州,而是先在上海落脚,之后再束装就简,直驱灵安公墓。

说来也巧,自9月中旬以来,浙北地区有半个多月未下雨,到陈泽宝、沈华祝飞抵上海那天却下起雨来。这天中午,尽管天公仍不作美,飘起了霏霏细雨,但318国道为他们的行程提供了方便,车过吴江市平望地界就是南浔古镇,再借道104国道,就能依稀看到托人建起的墓地面积达20余平方米的新坟5座。其中,位于姚文英旁的即为陈果夫、朱明夫妇的合葬之墓,墓碑于1994年10月由金石名家谭建丞(1995年离世)书。

50余年魂牵故土,心系太湖,这一次陈泽宝、沈华祝在旁人的帮助下,亲手将陈果夫和朱明的骨灰安放入土,随即齐声高呼:“父母双亲,我们回家了!”至此,这位曾经大半生把自己绑上蒋介石的战车,且以蒋的“极忠实信徒”自诩、显赫一时的国民党元老重臣,终于魂归故里。

冬去春来,时间的沧桑洗不褪深厚的乡情;陈果夫如果九泉有知,相信他会如愿以偿。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国民党教父"陈果夫归葬故里始末】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baitong.kub2b.com/news/2445.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企库往网资讯移动站 http://mob.kub2b.com/ , 查看更多   
最新文章
免费服务!北仑正式推出!
为进一步链接企业、群众的法律需求和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法律服务资源,近日,北仑区司法局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出了“12348”律
没钱花没饭吃,古巴人开始遗弃宠物
Balto,Pepa和Mami是幸运的。它们都被离开古巴的主人遗弃,但又被古巴岛上的动物权利活动家救助,他们给它们喂食,给它们消毒,
马原:茶是勐海永恒的话题
我去过许多产茶的地方,不同的产地,茶是不一样的。布朗山的普洱茶最好,这是公开的秘密。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山头的不同,不同的山
你免费看剧不得不玩的小游戏,今年已经赚麻了
诞生于18年的古早橙光游戏,竟然在25年即将到来之际火了?估计博主桃黑黑自己也没想到,2022年的游戏直播切片时隔近3年会再次翻
德化“瓷都青少年阳光之家”护航青少年成长(图)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23日讯“心理助威也是共同犯罪!心理助威也是共同犯罪!心理助威也是共同犯罪!重要的事情多说两句!
多彩活动乐享寒假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 大南关小学一年级寒假特色活动展示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太原市迎泽区大南关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们为孩子们设计了涵盖传统文化、阅读、计算、运动、歌唱、劳动实
李惠文主持召开“五一”假期安全稳定工作会议
5月1日,江门市委常委、台山市委书记李惠文主持召开“五一”假期安全稳定工作会议,详细部署我市相关工作。市领导郑劲龙、赵建涛
一周文化讲座|城市移民与数字时代的新工作
北京|没有人是这个社会的陌生人——《人性的深渊:吴谢宇案》新书分享会时间:5月9日(周五)19:00-21:00地点:海淀区成府路28
电视剧《狂飙》带火《孙子兵法》
随着电视剧《狂飙》热播,图书《孙子兵法》也突然间在网络上爆红。春节至今,这部撰写于两千多年前的古籍,冲上了各个图书网站的
游戏界的网络服务先锋,和你印象中的任天堂不太一样!
上周任天堂宣布将开启一项会员服务测试,目前虽然尚未公开具体测试内容,但可能性比较大的就是以下三个:云游戏服务、新的联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