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白宫的商业代表团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访华行程,另一方面,却是特朗普政府加大对中国的压力:160%的石墨关税、五角大楼封杀中国工程师、美军航母强行闯入南海。这一系列“又拉又打”的操作,究竟是为了谈判施加更大压力,还是准备彻底撕破脸皮?中国通过减持280亿美元美债以及增持黄金的反击,已经让美国企业感到头痛不已。
最近,美国传出消息称特朗普正在制定访华计划,且可能参加中国9月3日的大阅兵。然而,特朗普的行程尚未最终确认,却首先迎来了对中国的一系列经济和军事行动。美国商务部近日宣布,对中国加征93.5%的石墨反倾销税,这使得中国输美阳极石墨的关税总额猛增至160%。随后,五角大楼也宣布全面禁止中国工程师参与美军云计算项目。同时,美军航母“卡尔·文森”号与驱逐舰“斯特雷特”号和补给舰“瓜达卢佩”号悄然驶入南海。美国在高层访问前制造摩擦的做法并不新鲜,从奥巴马时期到特朗普时代,这种“先施压再谈判”的套路屡见不鲜,但白宫似乎忽视了一个事实:当谈判桌上摆满关税大棒和军事威慑时,真正的合作几乎无从谈起。
美国的对华政策似乎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例如,最近对中国石墨产品加征93.5%关税的决定,表面上看是为了限制中国负极材料企业,但实际上却让特斯拉等美国新能源企业的电池成本飙升。特斯拉的电池成本每千瓦时上涨了7美元,这无疑对美国的新能源产业造成了致命打击。全球70%的石墨市场掌握在中国手中,而美国本土企业甚至无法满足特斯拉三成的需求,这种“自损一千,杀敌八百”的做法已经让韩国的电池商发出了严重警告,称可能因此损失两个季度的利润。美国商务部长虽然宣称要重建本土供应链,但澳大利亚替代石墨的产能建设需要五年时间,加拿大的相关项目至今没有可行性报告。
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占领了全球六成的市场份额。如果美国真的推行160%的关税,那么底特律的电动汽车工厂恐怕会是第一批倒闭的企业。如果全面替代中国的供应链,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售价将暴涨23%,这无疑会将市场拱手让给欧洲车企。而五角大楼禁止中国工程师参与云计算项目的举措更是荒谬至极,特朗普的访华专机尚未起飞,华盛顿就迫不及待地切断了技术合作的渠道。微软的高层私下抱怨,这种冷战式的技术封锁只会逼迫中国加速自主创新,同时导致美国的人才流失。
再看看南海局势,美军的航母战斗群在该区域转来转去,除了承担给菲律宾壮胆的任务外,连中国新建的岛礁防御工事都不敢轻易靠近。这样的虚张声势只能显示出美军的虚弱与不自信。
中国对美国的反制一向精准有效。中国已经连续几个月减持美债,280亿美元的减持和7万盎司的黄金增持的组合拳,已让美国金融界感到不安。中国的黄金储备已经达到历史新高,2298吨黄金的储备足以对美国的“去美元化”战略形成强有力的冲击。美国财政部甚至找不到抗议的理由,因为这些操作完全符合市场规则。若美国依然看不清现实,那么9月3日的大阅兵,特朗普很可能会错过这场盛会,而普京却可能会亲临北京,给美国带来更大的尴尬。
白宫的幕僚们心里清楚,对中国的关税威胁已经不再奏效,除了吸引头条新闻,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已经占全球的四成,苹果的供应链也有七成环节依赖中国,这些商业事实比任何政治言辞都更有说服力。中国减持美债,黄金储备的增持,南海建设的推进,无不展示出中国在关键领域的战略定力。而特朗普是否访华,以及何时访华,对于中国来说,根本只是外交日程上的一个技术性问题。
实际上,美国已经处于无法承受的境地,否则特朗普也不会如此急于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美国经济正面临深层次的困境,虽然表面经济数据依然看似光鲜,但制造业回流计划效果不佳,消费市场持续疲软,核心产业链的断裂已经在动摇美国经济的根基。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对于急于寻找经济增长点的美国企业来说,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特朗普团队透露,此次访华的阵容堪比此前的中东之行,意味着美国将带着大规模的商务代表团一同前往。这无疑是为了为美国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中国则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既保护核心利益,又为中美合作留下了空间。中国市场的开放步伐从未停歇,从金融业的准入放宽到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这些实际的举措为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国际资本创造了众多机会。关键是,美方必须摒弃零和思维,真正尊重中国的市场规则和发展道路。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谈判的大门永远敞开,但必须是平等互利的真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