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的快乐又回来了!六月开始,棒冰经销商就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1-2元/根走量爆单,不少杭州人也开启了“成筐囤货”模式:每样都来点!
嘬着甜津津的棒冰,有老杭州怀念起了小时候,要说“白月光”还得是它——那根称得上是“奢侈品”的白糖棒冰,编织了童年最清凉的梦。
"
避暑降温、清凉度夏已成为桑拿天的主线。各大商超,饮料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冷饮更受欢迎。而我们小辰光,饮品单一,供货不足,选择少。
就拿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说,夏天能够解暑的饮料除老百姓自制的清凉茶,包括红茶、绿茶、六月霜(又叫六月雪)茶、金银花茶外,买得到的就是棒冰。
那个年代,棒冰算得上是奢侈品。

要吃棒冰,在城市或许好点。我去过县城,那时的街路边,有两三个人,搬只半高凳,凳上搁置一只淡绿色、写有“棒冰”的木箱子在叫卖,但很少有人问津。而乡下特别是偏僻山区的孩子,更是可想而不可求,毕竟囊中羞涩。
小辰光,棒冰是我们的最佳冷饮,但这个待遇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得到的。
每到盛夏,大人喝的饮料,除了茶水,还有山上拗来、晒干的六月雪(有的叫六月霜)泡茶喝,解暑止渴,清凉爽口;有的从山上采摘金银花,晒干后泡茶喝,也是村人的消暑解渴的土办法。这些都是大人们的事。而像我们这些小鬼头就不一样了,六月霜茶有点苦,好多人不习惯,也不喜欢喝。绿茶、金银花茶不过瘾,最喜欢的是那冰凉甜香的棒冰。

那个年代,乡下农村,经常有人用28寸自行车后座带个绿颜料的木头箱子,里面就有用厚厚的棉絮包裹着的棒冰,主要是白糖棒冰(杭州话叫“冰棍儿”),偶尔有赤豆棒冰。白糖棒冰2分钱一支,赤豆棒冰3分钱一支。
我们最喜欢吃白糖棒冰,特别是拿在手里开始融化时,放在嘴巴里吮吸,那冰凉、香甜的冰水顺着喉咙流进肚子里,真叫个爽。从喉咙到肚子,有一阵子凉吼吼,且回味无穷……而赤豆棒冰,主要是加了赤豆,所以要贵一分钱。感觉赤豆棒冰里的赤豆有点硬,棒冰也没有白糖棒冰那样糖水多。

尽管那个年代的棒冰价格不贵,但大家手头没有富足的架势。大人是可以,主要是心疼钱。可小鬼头不一样了,他们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要就是要,你不给他就耍无赖,甚至就地打滚,你不妥协他就不起来。
卖棒冰的人是从县城食品厂批发来棒冰,用自行车从县城骑着下乡。
县城到我们村里有三十里路,卖棒冰的人快中午才到我们村里。而我家离村道有近百米远,有时听不到叫卖声,也只能作罢,等第二天了。
于是,第二天候好时间,留心马路边的声响:一是卖棒冰的人骑自行车在砂石路上行驶,那崎岖不平的马路上,由于不断颠簸,致使装棒冰的木箱与自行车铁后书架子发生碰撞而发出“嗵嗵”的声音;二是卖棒冰的人到村堂里,会一路骑行,一路吆喝:“棒冰到啦!”“卖棒冰喽!”稍不留神,卖棒冰的人会转到别的村去了。
那时,卖棒冰的人也是搞副业挣钱,回生产队交管理费,换工分。

图源网络
记得有一次,我忘了问老妈要棒冰钱,邻居家的婶婶也不在家,那个心急啊。加上表弟(杭城姑妈的儿子)也在,有时也借表弟的名头向老妈要棒冰钱,这样理由更充分一些。怎么办?为了能吃上棒冰,我就上楼,到房间里翻箱倒柜,最后在放衣服的木箱子里找到一只信封,发现里面只有一张10元的钞票(那时是最高票面的金额),没有零钱,真是急煞人,卖棒冰的人可不会等人的。
我把10元钱拿出来又放进去,进进出出好几次,真难啊!拿了怕被老爸老妈打骂,不拿解不了自己的馋虫……脑子里的思想斗争激烈着呢!我看着表弟那想吃棒冰的神色,加上表弟说到杭州他也会买冰棍儿给我吃的,我想想就豁出去了,大不了到时老妈责怪起来就把事情推到表弟身上。于是,我就狠了狠心……
听到卖棒冰的人骑着自行车走远了,我和表弟屁颠屁颠地追上去……终于在150米处追上了,我递上10元钱,要两支赤豆棒冰,花了6分钱。我把找的一沓钱,数也没数,直接往短袖衣服左胸前的小袋里一塞,鼓鼓囊囊的,边吃边回家。远远发现老妈干完活回来了,已经坐在门口的竹椅上,边休息边用笠帽(斗笠)扇凉。看她满面通红,是热坏了。
此时,我想糟了,本来想偷偷地把找回来的钱放回信封里,以后再慢慢告诉老妈。可已经瞒不过去了,只能推说是表弟想吃棒冰,我才从木箱里拿的钱。见此,老妈看看我们两个都在吃棒冰,也没有办法。她无奈地说找回来的钱呢?我用手指指了指胸前那鼓鼓囊囊的小袋,“诺。”说话间,我嘴巴里还在不停地吃着棒冰,怕融化掉。
老妈从我的衣服小口袋里拿出来数了数钱,说卖棒冰的人还有良心,没有少找钱。
至于这件事,老妈没有责怪我,也没有难为表弟。

暑假结束前,表弟也回杭城了。
一转眼,过年了。大年初一,老爸带我去杭城拜年。一到姑妈家,表弟看到我蛮开心,便拉着我的手往外面跑。天刚下过雪,地面结冰。我们来到马路边。在一家店门口停下来。表弟掏钱买了两支白糖棒冰,一人一支。他说他本来想买赤豆棒冰的,结果没有,只有白糖棒冰。他咬了一口,马上又让给我吃。
我知道,这是表弟为兑现半年前他说的话。虽然是大冬天,他也没有食言。

图源 扬仔
大冷天,我三下五除二地吃光了两支棒冰,肚子里顿感冰冰凉凉的,还好没吃坏肚子。
我感觉太稀奇了,大冬天的,地面还积着雪,杭州居然还有棒冰卖!回家后,我还把这件事当作稀奇事讲给小伙伴听,在场的人听后也都觉得好稀奇!
至于这件事,我迄今都记忆犹新。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供应的物资也多起来了,棒冰的花样也添了不少,装棒冰的箱子也被换过了。县城那街头边用棒冰击打箱板边吆喝,用自行车载着棒冰木箱子到乡下叫卖的情景,悄悄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成为历史。大家用大容量的冰箱或冰柜,保存时间也长,随吃随拿,多方便呀!而农村也一样,小店的冰柜里也有各色棒冰可供应。不少人家也购置有冰箱冰柜,平时经常会有人开车送货到村堂里批发销售。
我们小辰光要吃棒冰有这么难,尽管如此,但还是很有趣的。如今想起来,现在的小朋友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
当一根白糖冰棒慢慢融化
我们曾拼命追赶它的甜
如今却明白
所有美好的东西
都在跟旧时光慢慢告别
白糖棒冰、赤豆棒冰、奶油雪糕、巧克力冰淇淋
……
这个夏天你吃上棒冰了吗?
安利一下你心中的“白月光”
